第兩百七十四章 走自己的路(第1/2頁)
章節報錯
“秦工,從環保的角度來說,渦輪增壓發動機是不是最好的選擇?”皮耶希問道。
“沒錯,渦輪增壓發動機一定會是趨勢,我們和通用公司的技術研發中心,就打算搞先進的渦輪增壓發動機。”秦少游說道。
這些話說出來,也有噁心德國人的意思,反正德國人是絕對不會和己方一起搞發動機的研發的,德國人想要把所有的技術都掌握在手裡,不想和別人分享,所以,秦少游也可以大大方方地說出來,刺激一下德國人。
其實,雖然對方在提問,但是實際上,對方也早就開始佈局了。
奧迪也是屬於大眾的,所以,說起渦輪增壓發動機來,大眾用的歷史可一點都不晚,在1975年,奧迪就有了第一臺的渦輪增壓發動機,而在95年,也就是兩年之後,大眾的1.8升五氣門的渦輪增壓發動機,就要打造出來了。
按照這個時間來看,現在大眾手頭的渦輪增壓發動機,正在測試之中。
說起大眾的這種發動機,很多人都會嗤之以鼻,什麼燒機油,什麼積碳,什麼渦輪增壓器愛壞等等,把這種發動機貶得一文不值,實際上,渦輪增壓技術根本就不是什麼新技術,在二戰時期,這種技術就已經廣泛使用了。
二戰時期的飛機,用的還是活塞發動機,為了能夠飛上高空,就必須要有增壓器,因為高空空氣稀薄,只有增壓器鼓進去足夠多的空氣,才能夠讓發動機獲得充沛的動力。
甚至為了能夠上到萬米高空,還得用兩級增壓器,只不過,那個時候的增壓器有兩種:機械增壓和渦輪增壓。
機械增壓就是在發動機的曲軸上,透過皮帶帶動增壓器,這個最直接,增壓效果好,但是,它要消耗發動機的動力,而渦輪增壓器用的是發動機排放的廢氣,雖然有遲滯,但是它不會消耗發動機的動力。
汽車發動機也是這樣,有機械增壓器,也有渦輪增壓器,但是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環保等要求的苛刻,機械增壓最終消失,幾乎都是清一色的渦輪增壓了。
大眾在這個方面的佈局是相當早的了,當然了,比不過秦少游。
大眾僅僅是搞了1.8t,而秦少游呢?已經搞了一個系列了!
“我們計劃用1.5升和2升作為基礎排量,有自然吸氣和渦輪增壓兩種形式,這樣就可以做出四款發動機來,滿足我們的需求。”這些基礎資料,早就被傳開了,所以,秦少游也不在乎會不會被人家給知道,他說得大大方方。
大眾想要跟進,可沒有那麼容易,因為大眾已經搞出來了1.8t的發動機,等到他們打算搞2.0t的時候,已經是新世紀的事情了,最終用2.0t一統江湖。
“畢竟,我們鳳凰車得擁有全新的發動機,省得被人在背後說閒話。”
秦少游這句話,殺傷力太大了,在場的人都有些面露難看之色。
現在的1.6t發動機是怎麼來的,大傢伙都是心知肚明,但是呢,還不能說,眼前的這個傢伙大言不慚,太讓人生氣了!
雖然生氣,但是他們也沒有別的辦法,還得讓秦少游說下去,畢竟,秦少游是客人,而且,皮耶希對這個客人還很看重。
“在發動機方面,貴方也在搞模組化和平臺化嗎?”皮耶希問道,他對這點很看重。
秦少游點點頭:“是的,這是一種必然,透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大大地節省研發成本,到以後生產的時候,也可以大大降低零部件的種類,對我們來說,這很重要。”
眾人點頭。
“如果把單缸排量選擇在0.5升左右,那這兩種發動機,能不能統一起來,進一步減少零件數量?”就在這時,一名技術人員問道。
既然秦少游選擇了1.5升和2升這些基礎排量,那當然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了,3缸1.5,四缸2.0,這樣就能進一步降低零件數量了,這些發動機的零件彼此之間都能互換,對車企來說,是相當有好處的。
車企採購的零部件越少,成本就越低。
但是,對使用者呢?
秦少游看著那名技術人員,說道:“這的確是一種思路,不過,三缸發動機的震動太大,需要花費很多精力去研究,所以我們暫時沒打算這麼做。貴方如果有技術實力,倒是可以試試。”
反正又不是秦少游提出來的,對方想要去趟三缸的渾水,當然可以去試試了。
第一個吃螃蟹的是寶馬,寶馬就是這種思路,三缸四缸一個基礎排量,大大地降低了車企採購零部件的數量,節省了開支。
但是,節省出來的又不會給消費者實惠,只是讓他們自己多賺錢而已,另外兩個賓士和奧迪,都沒有被帶壞。
哪怕賓士用了1.3t的小排量發動機,照樣也是個四缸的。(看是不是噴子,就看他是不是噴1.3t是三缸發動機就行了,反正只要噴舒服了就行,哪裡管什麼事實。)
寶馬可以這樣幹,還沒有影響了銷量,是因為寶馬有品牌號召力,其他車企跟著這麼玩,那鐵定死翹翹。
寶馬也夠冤的,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寶馬3的低配,用的都是1.5t三缸,後來寶馬覺得臉面上掛不住,所以,到了改款的時候,升級了一下,全部都變成2.0t四缸發動機了,只不過為了區分,低配車被調教到了156馬力。
結果,這下被噴得更慘了,人家一個不帶渦輪的2.0發動機,都能輸出這種動力,你這帶了渦輪,還這點動力,這太寒磣了吧?於是,渦輪減壓的罵名就出來了。
實際上,就算是渦輪減壓,那也比1.5t的三缸來當低配強吧?但是噴子哪裡管這些,只要噴得爽就行了,這樣可以顯示自己多懂車。其實各個車廠的低配車,一般都是放出來拉低售價的,不怎麼生產。嫌低配是渦輪減壓,上中配就行了,184馬力的動力,還能說啥?不行就高配,兩百多馬力的動力,絕對嗖嗖的。
反正噴子只是過嘴癮,也沒有錢買車,嘭高興就行了,根本就不看這些。
在現在這個時代,三缸發動機還是不少的,比如說夏利1.0,用的就是三缸發動機,但是,夏利畢竟是低端車,用三缸發動機沒有人噴,如果大眾甚至奧迪也上一個三缸發動機,那場面,絕對很有趣啊!
後世那些研究三缸的車企,和這個理由還有所不同,他們不是為了三缸四缸節省零部件,他們的產品線上,清一色的三缸,這是因為在相同的排量下,三缸發動機的摩擦阻力更小,所以容易達到更理想的油耗指標,純粹是被油耗給逼的。
皮耶希點點頭:“這是一個不錯的思路,發動機也搞模組化生產來降低成本,但是,一款發動機的研發,動輒數年的時間,這個技術路線,我們必須要穩重。”
皮耶希也不是盲目聽從的那種人,他有自己的主見,在現在這種情況下,皮耶希是不可能立刻就拍板的,前面秦少游說的那些,正好符合皮耶希的心意,現在這個,關係到大眾汽車公司的生死存亡,不能隨便亂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