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的各大公司在得知這個訊息之後。

紛紛露出了興奮的笑容。

他們又終於可以搞歷史正劇了。

什麼是歷史正劇?

根據詞意解釋,

歷史正劇是以華國曆史發展程序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為表現物件,描寫歷史發展程序、探討歷史發展規律。

總結歷史興亡衰替的經驗教訓、謳歌為歷史做出貢獻的人物,其藝術上基本採用宏大敘事,歷史視野開闊,正劇品相鮮明。

拍攝時雖然會有演義的成份在,

但基本上是按照真實的歷史事實進行拍攝的,劇情中涉及的較大事件都是歷史中發生過的。

不是架空,不是戲說,而是真實發生過的歷史事件。

之前,隨著禁止翻拍四大名著的禁令出現。

歷史正劇正在退出市場。

這幾年。

活躍的電視劇型別基本上都是宮鬥劇、仙俠劇、玄幻劇。

而這些劇正在過度消費歷史。

沒錯,就是過度的消費歷史。

遍觀當下歷史題材的影視劇,正劇已然成為珍稀品種。

一段時間,電視劇市場幾乎被戲說劇壟斷。

一開啟電視螢幕,

踩著“花盆底”的威儀太后,拖著大辮子的帝王將相,演的說的卻是現代人的情感世界。

而後,宮鬥劇又輪番上演,

歷史劇的背景從朝堂轉移到了後宮,一個個如花似玉的後宮美人都成了毒如蛇蠍的陰謀家,甚至有時候還要再來幾個“穿越來客”。

沉浸在戲說、宮鬥、穿越之中的歷史劇,其實已經脫離了歷史的範疇,

劇中人物不過是穿著古人衣服演繹現代人的故事而已,

更不用說頻頻出現的穿幫鏡頭、全然缺失的傳統禮儀以及令人不忍直視的“五毛錢特效”了。

面對偽歷史劇氾濫的熒屏,

有的人痛心疾首,

有的人嗤之以鼻,

有的人見慣不怪。

雖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但歷史正劇的缺失,卻也反映出亞健康的影視現象。

在這些所謂的架空,所謂的戲說的影響下。

歷史正劇的概念已經漸漸模糊了起來。

歷史劇之前是有過輝煌的。

2000年以後,一大批具有嚴肅歷史內容的歷史劇相繼推出。

並由此奠定了華國曆史正劇的基本特徵和藝術風貌。

其中,代表作品有《漢武大帝》《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貞觀長歌》等等。

然而好景不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