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江鎮大敗了蠻族,形勢卻複雜了起來。

原來的金江鎮,內部只要極少數國內的軍丁,這些年都融入的差不多了。

內部上下乾淨一心,如今又多了八千浙江兵,五千金陵兵,兩千登來兵,三千天津兵。

這些國內兵先不提,然後還有前番榆林反正的數百餘漢軍。

這些漢軍不同於投降的漢軍容易打發。

因為都是劉興祚的親衛。

不少軍丁光棍一個,也有一些家小都還在蠻族境內,可以說做出了很大的犧牲。

礙於形勢不得不順從主將。

吃喝一應供應,終歸還是個隱患。

對於如何處置數百反正的漢軍,如果放在以往,有最開始收復金州的經驗。

融入軍隊,幾經撤裁,然後就乾淨了。

可是偏偏又不同。

因為有個劉興祚。

以此人的威望,於公於私都必須厚待。

原蠻族四衛之主,蠻族漢軍大帥劉興祚,陣前反正,導致蠻族老奴大敗。

功勞極大。

劉興祚性格極為的謹慎。

反正之前的時候,雖然心裡認為大周沒道理會殺他,而且有自己這番功勞,其實是認為大周朝廷會大大的賞賜他的。

內心的真實想法雖然如此,卻還是試探了又試探,得到了確認才肯做出行動。

可大周的朝廷對他不聞不問,他倒是真看不懂了。

唐清安不好意思的招來劉興祚。

受到自己的牽連,朝廷並沒有重視此人,反而有些忽視,對比此人的功績,朝廷這番做法是不對的。

不過政治嘛,這東西本來就不講道理。

此人歷史上反正,事先得到了山東巡撫的保證,結果最後卻沒有得到大明的呼應。

或者說大明朝廷想要呼應,遼東軍將們卻無人理會。

最終破於形勢,無奈流落到了東江鎮,落到了毛文龍的手中。

按道理明明是功臣,毛文龍卻上報,此人被他活捉,成為了毛文龍的戰報。

直至袁崇煥要對付毛文龍時,才向毛文龍索要此人。

可以說此人很憋屈。

這也是唐清安感到歉意的原因。

時空不同了,卻還是受他的牽連,受到了大周朝廷的冷落。

此人。

點子的確有點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