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江鎮士兵的待遇不高。

對比錦州鎮的待遇,減了一半。

可是金江鎮的遼民,仍然不少願意從軍,或者為了報仇,或者為了其中的好處。

金江鎮的兵能多分田。

只此一項,就讓遼民羨慕不已。

不過這兩年來,金江鎮並沒有從遼民中募兵了。

一則金江鎮兵多,再繼續擴招,已經無法供應,會拖累民政。

二則數千軍校生。

每年都有數百充入軍中。

今年更是達到了頂峰,有一千餘年滿十八歲,身材壯碩,神采飛揚的後生們,全部遞交了入軍的申請書。

如何安置這一千餘軍校生,已經成為了金江鎮頭疼的事。

軍隊裡大部分的將領,去了錦州敘職。

唐清安也沒有閒著。

軍司。

主官行軍司馬。

權職非常大,軍司事繁任重。

和朝廷京城的戎政尚書差不多,卻比戎政尚書的權利更大。

不但負責監督各軍的訓練,還考核其賢良,且管理各式器械,軍符軍籍等文書。

然後還掌管軍法,軍資糧餉的分配等等。同時負責出面,調解軍隊需要和地方官員溝通的事宜。

軍司衙門的人手,有的來自文官,有的來自武將。

文官例如方士珍,以前的管糧通判,對軍務有了解的,武官例如因罪調職到軍校,現在又提拔起來的鄭剛。

行軍司馬則是謝友成。

軍司已經拿出了建議。

這批軍校生有三個去處。

軍司衙門新建,需要不少人手,這些讀過書的軍校生,雖然沒有經驗,卻可以招募進來培養。

不過只能招募不足百人。

另外兩處大頭。

一處是節度府親衛軍。

由原來的親衛營五百人擴建為三千人。

可以招募三四百軍校生。

剩餘的軍校生。

則分配到軍中各處,以伍長,什長開始做起,有才能的,可以從隊長開始做起,可以加強對軍隊的管控。

唐清安批了同意。

這些事由行軍司馬去操作,他倒是不用如何插手,只看結果就可以了。

以謝友成的資歷和威望,不論是文武官員,都不敢不給面子。

謝友成暗中為唐清安負責機密事宜,如今將近六年的時光,唐清安不忍他在碌碌無名。

因此把謝友成原來負責的差事,都轉交給賈鑑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