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朝鮮軍(第1/4頁)
章節報錯
人是不停的成長的,將領也是一樣如此。
游擊區就是一個孵化器。
金州軍成軍五年,鎮江軍成軍三年,絕大部分將領都是從士兵中提拔起來的。
勇勐,認字,機智等等。
但是經驗無法憑空得來。
如果說游擊戰之前,這些軍將指揮經驗,是比不上以前遼東將領的,能比的就是勇勐等。
但是游擊戰以後。
兩年的鍛鍊,金江軍的將領,不管是營總還是把總,都足以勝任。
劉承敏,武震孟,朱秀不提。
營總郭英,於志,陳宏,章毅,鄧興,李伯升,李齊,花眼,李勝虎,張薄,彭大海,陳玉。
十二名從游擊區出來的營總,可以說不弱於大周的將領。
而陳銳,湯平,廖榮克,陳凱武,趙勝等守將,守備,不管是前番參加大小各仗,還是幾年的經驗,也都大有提升。
現在金江軍各部的指揮能力,包括小隊間的協作能力,都不可同日而語。
金江軍十餘萬經歷過戰火,十萬游擊區成長的隊長,伍長和精兵。
這才是唐清安想要拉出來,和老奴來一場硬碰硬的底氣所在。
為了保證勝利。
全軍近千門各色火炮,連金州城的紅夷大炮,同樣也運了出來。
時代在發生變化。
軍事戰術也在發生變化。
唐清安要做的就是提速。
金江軍的火器使用率之高,遠超其餘各軍,為了保證火器的威力,因此費了大力氣修建戰車和金江騎兵,用來制衡蠻族騎兵。
新金城。
金江軍駐紮北城,東城,國內援軍駐紮西城,朝鮮援軍駐紮南城。
國內援軍不提。
朝鮮承襲大明制度,也是衛所制。
朝鮮全國初期分為五衛,分別是義興衛、龍驤衛、虎賁衛、忠左衛和忠武衛。
平時為民種田,戰時為兵。
所需要的的衣食兵器等物資都自給自足。
幾百年下來,當然弊端叢生,訓練荒誕,士氣缺乏,當倭寇入侵時,各衛一觸即潰。
有大周的幫助,打退倭寇後,朝鮮前國主設立訓練督監,招募訓練士兵。
最開始由大周的將領負責訓練。
而且又設立更多的部隊,如御營廳、守禦廳等。
倭寇入侵時,大肆劫掠百姓,導致朝鮮各地義民湧起反抗。
當時的朝鮮,為了對付倭寇,把這些義軍頭領都給了官職,進行了大量收編。
因此朝鮮國的軍力,不光是兵士數量,還是兵士戰鬥力都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