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等待“李團長”(第1/4頁)
章節報錯
支撐游擊戰除了地形,更需要情報。
而遼民都是金州軍,鎮江軍各小隊的情報來源,前方何處敵人,軍力多少,平常巡邏的路線等等。
唐清安無力發動大戰,蠻族同樣也無力發動大戰。
歷史上毛文龍根基不穩,被蠻族大敗,逃入了朝鮮皮島,蠻族以鎮江索之。
物資短缺,兵力不足,幾次游擊戰都因為蠻族佔據地利而失敗。
因此。
哪怕遼左義民無數,對蠻族的統治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卻因手無寸鐵,無法形成合力。
內部困頓,外部無支援,哪怕如礦山之民高達數千的各處,最後還是被後金一一屠殺滅之。
蠻族得以順利的搜刮物資,屠殺遼民,度過了這幾年物資缺乏的難關。
就如唐清安當初剛來東海堡,和二弟劉承敏論勢時說的,他不會給蠻族這種安心發展的機會。
各地除了城池守軍,九大營兵兩萬七千人。
這近三萬經歷過數年戰事,又淘汰了老弱,剩下來的精銳老兵們,由三大分守大將的排程下,各營總的派遣下。
從長白山脈東岸全線出擊,上千裡的戰線,打成了亂戰。
不光蠻族被打蒙了,連唐清安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部隊現在都在什麼地方。
游擊戰就是要第一時間發現戰機,捉捕戰機,根據戰機臨場應變。
蠻族對到處開花的敵人一頭霧水,打了就跑,或沿著河流,或躲入深山。
而金州兵,鎮江兵,有各地遼民的加入,他們帶來了當地的情報。
戰場上,一方是瞎子,一方是明眼人。
哪怕蠻兵都是打了十幾年勝仗的精銳之士,也無可奈何,疲於應付。
這就是唐清安要升三大分守大將的原因。
有這三處前線的大腦。
才能亂而又不亂。
一個又一個小隊被滅,引起了上下的擔憂,開始勸戒要保守一些。
唐清安不以為意。
馮勝之來勸他。
顧應時也來勸他。
李成賢都忍不住,寫信來勸他。
兩萬七千營兵,是金州鎮江的根基,如果這兩萬七千營兵傷亡過重,以後如何保住金州,鎮江。
前方三大分守大將,同樣來信,詢問是否繼續。
一則兵力損失過多,二則糧草短缺,三則隊伍混亂不堪,有些失去把控。
“熬。”
唐清安對誰都是堅定的答覆。
這就是一場比賽。
比誰能熬下去。
蠻族熬贏了,幾年後就能騰出手,重新聚集了物資,二十萬大軍可以隨意出擊。
而金州,鎮江,遼西未來都會陷入守勢,疲於應對。
而如果自己熬贏了。
那就是獲得了勝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