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遼左的風雲(第1/4頁)
章節報錯
“我思來想去,各營總之中,你是有全域性觀的將領之一,所以我想要跟你加加擔子。”
終於聽到了自己早已等待多時的話,朱秀又激動,又不安。
金州軍中。
原先勢力最大的是復州,金州兩地反正的將領和軍隊,其次則是東海營軍兵。
至於遼民將領,當初不過是添頭罷了。
隨後幾年。
東海營軍兵規模越來越大,遼民出身的將領也越來越多,當收復鎮江,裁軍萬人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勢力最大的當然是東海營出身的將領。
其次是遼民出身的將領,至於原金復二州反正的將領,在軍中的人數已經不多了。
遼民出身的將領,朱秀已經是其中一位營總,不管在金州軍,還是鎮江軍,都是高階將領之一。
如果繼續提拔,那將會超過絕大多數人。
“加了擔子可不一定是好事,需要你能忍受更多的委屈,為了我,也為了幾百萬遼民。”
“末將一定不會辜負將軍的期望。”
朱秀沒有虛情假意,回覆的很誠實。
論唐清安治下的地盤和軍力,在大周境內至少會有十幾位總兵,副總兵,參將,遊擊將軍等負責一方的高階將領。
而為了未來順利擴軍十萬,現在就要夯實基礎,不光是方面大將,哪怕軍中將官都要提拔更多。
如此等到了擴兵翻倍後,不會導致戰鬥力大幅度下滑,也不至於傷筋動骨。
營總三千人,負責一地可以,負責一方卻是不夠。
如果是和平時期,當然需要收緊,現在不同,需要放權給將領。
不然像前番攻打新安堡,還需要唐清安臨時提拔主將,主將的威信不夠,極其容易出錯。
“這番叫你來,就是和你提前通通氣,不過你要牢記我的話,加了擔子也會受委屈。
忍受的了委屈,才能有大前途。”
唐清安提醒道。
朱秀雖然還不知道具體的事項,不過他心裡有所預料。
既然負責一方,當然會有更多的制衡,不如當營總那般的自在。
“將軍請放心。”
聽到朱秀明白了自己的意思,而且真的沒有疑慮,唐清安滿意的笑了起來。
打了幾年的仗,軍中湧現出來的人才很多,但是覺悟高的卻不多。
如花眼這等。
眼前的人如果是花眼的話,肯定是不願意放棄自己的“鍋碗瓢盆”的。
唐清安就是看中了朱秀是有格局的,才有今日的召見。
送走了朱秀,唐清安也下了山,明日還需要見武震孟,李齊,陳銳等等。
幾日都不得閒。
回到了家裡,唐清安疲憊的睡下。
第二日一早,秦可卿伺候了將軍起床,一邊整理他的衣裳,一邊提起關於劉承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