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古爾岱帶領正藍旗開道。

杜度和阿濟格帶領正白旗掩護大軍側翼。

皇臺吉帶領兩黃旗,鑲白旗,巴牙喇,蠻丁,漢軍合計六萬大軍,依次離開營地,往海州退卻。

代善的兩紅旗,駐守海州,以退遼西軍和蒙古軍。

塔拜,濟爾哈朗,穆隆額,帶領鑲藍旗和蠻丁,以及部份漢軍留下斷後。

這麼大的動靜根本掩飾不了,並且掩飾憑白浪費精力。

真正能起到讓大軍撤回的作用,唯獨穆隆額的斷後之軍,是否能抗下金江軍的進攻,為大軍贏得時間。

穆隆額堅守直面,最重要的塔山鋪防線。

塔拜,濟爾哈朗兩人,則分別負責左右兩翼,協守塔山鋪,形成一條斷後之線。

其實形勢並沒有變化。

前軍還是原來的前軍,陣地還是原來的陣地,唯一的變化,就是他們沒有了援兵。

中軍,後軍都要撤,等兩部撤完,大軍的側翼再撤。

至於他們,很難再撤,需要更加的代價。

所以留下的斷後的必須是精銳,整個鑲藍旗都留了下來,以及挑選出來精壯的蠻丁。

至於漢軍。

皇臺吉專門留下了參與過屠城的漢軍,他們和蠻軍一樣是沒有後路的。

金江軍接受投降。

但是會挑出手中沾有遼民鮮血的將兵,送到遼民面前,受到公審之後處以極刑。

他們投降也是死。

孫德功,張忠,張士彥,石廷柱幾部沒有退路的將領,因此被留了下來。

這幾人對大周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是蠻兵屠戮遼民的幫兇,四人知道自己的形勢。

只有幫助蠻族贏得生機,他們才有活路。

此四部漢軍,合計一萬餘人。

……

六千金江軍騎兵,他們等待的老對手跑了,所以他們要報復留下來的蠻軍。

金江軍的頭等部隊。

在鼓聲中。

一隊隊騎兵,三列一隊,整齊的騎著馬,入校場後,在隊長們的帶領下列陣。

一隊進最左,一隊進最右,依次交替。

人和馬配合嫻熟,讓整個行軍入列,沒有絲毫的困頓,流利的讓人認為就該如此一般。

“將軍所言的戰場之王啊,就是花費讓人咋舌。”

謝友成笑容滿面的開起了玩笑,欣慰的看著眼前的六千騎兵們,其餘的官員和將領,不約而同的笑了起來。

金江軍中,養出了能和蠻族巴牙喇抗衡的六千精騎,是眾人引以為傲的事情。

當六千名騎兵,漸漸覆蓋了整個平地,馬匹的喘息聲,和騎兵們的桀驁神情,讓現場極其的壓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