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 天下就是天下(第1/5頁)
章節報錯
治國之策。
唐清安身為薛家學徒,自小沒有讀過道學,認了些字,學了幾部商典。
也沒有天賦,沒有錢,更沒有條件去讀書。
所以治理金江鎮,除了吸納大量的底層讀書人,例如馮勝之,顧應時,謝有成等等,然後就是自己結合後世的所見所聞,結合歷史知識,一路摸索走到今日。
金江鎮是他帶領的,但不是他一個人建設到如此的地步。
“派軍隊入內地?”
謝有成驚訝道。
“後勤怎麼辦?”
“難道指望國內官府供應嗎?據我所知,不少明軍作亂,都是地方官府導致的。”
大周的規矩。
軍隊行軍抵達汛地,當日是不提供糧草的,這個規矩,被很多地方玩出了不可思議的操作。
例如前番蠻族全奪遼東,京師戒嚴,調兵入主京畿。
京畿官員為了節省糧食,對調來京畿的軍隊,一日一個調令,這樣各地的官府,就永遠不需要為客軍提供糧草。
包括各地軍隊入陝,入川平亂,發生過不少這種事,前車之鑑沒有官員們學會吸取教訓。
他們的操作無法指責,因為規矩上,的確是符合程式,但違背了自然規律,畢竟士兵也要吃飯的。
後果就是不少的軍隊譁變,自行潰散,糜爛鄉野。
經過謝有成的提醒,唐清安嘆了口氣。
只需要派兩營金江軍入川即可。
但無論是由國內提供糧草,還是金江鎮自己提供糧草,都是無法實現的問題。
金江軍想要順利入川,只有一條路。
和馮勝之,以及顧應時不同,謝有成做事風格,更多的是考慮將軍的想法。
可能和他的經歷相關,金州機密行走出身,性格謹慎。
“有一個人,可以解將軍之憂。”
“哦。”
唐清安來了興致,連忙問道是誰。
“程之信。”
“程之信?”
名字有些熟悉,但又想不起是誰,唐清安皺起眉頭。
見狀,謝有成詳細的解釋。
“遼西將領,以前魏毅此人在錦州時,提拔的年輕將領。”
想起來了。
不但想起了程之信,還想到了戰死的羅明。
兩人是遼西軍中的後起之秀。
當初羅明堅守小淩河堡,抵抗蠻族大軍攻打多日不倒,最後功敗垂成戰死。
唐清安還惋惜了許久。
如此驍勇之將,死得實在是可惜。
程之信嘛,後來風頭漸弱,這幾年更是沒了音訊,軍司上報遼西的公文,見過一次的他的名字,想起了他調去了國內。
不等謝有成解釋,唐清安已然明白他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