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叛徒(第1/4頁)
章節報錯
“呂宋總督致信,信中說的天花亂墜,其實是在試探我們對海外漢人的態度。”
唐清安放下手裡的信筏,手指敲了敲。木頭的桌子,發出了輕微的“咚咚”聲。
第一任海外司司長鄭國良,點點頭,認真的回覆道。
“濟州島海貿,來自西班牙的貿易,年年創新高,今年的貿易量,更是高達三百萬兩銀子。碼頭稅門攤稅等不提,只差價就能為我們帶來七十萬兩銀子。”
“加上其他各稅,一年近百萬兩銀子。而且西班牙總督也來信,會保持態度,極力支援與我們的貿易。”
每年到手一百萬兩銀子,哪怕身為海外司司長,鄭國良也不得不考慮,會不會因為他們太過激進的態度,從而交惡西班牙。
濟州島的海貿,大頭是西方國家的遠洋貿易,其次是東南亞各國的貿易,最後才是金州和國內的貿易,以及朝鮮和日本的貿易。
前者的主要貿易物件是西方人,後者的主要物件是海外漢人,以及東南亞各國的商人。
金州每年可以得到包括各項商品以及銀兩,合計價值三百餘萬兩,而西班牙就佔了三分之一。
按照金州內部正兵的軍餉,可以支付十七萬士兵。
金州的官員俸祿,軍隊開支,可以說全部來自於海貿,是頭等大事,不能意氣用事。
官員們的這一種擔憂,唐清安沒有反感,是負責任的表現。金州官員們勇於任事的更多。
“事情要從兩面看。”
唐清安笑道。
“我們在海貿上頭掙了一百萬兩銀子,西班牙能掙至少兩三百萬兩銀子,我們在乎此事,他們更在乎此事。”
“這。”
聽完將軍的解釋,鄭國良還是感覺有些不安。
說起來他也是金州的老人了。
未建立游擊區的時候,將軍出海頭幾年中,劃分鎮江到金州的長白山東岸一帶,他就擔任北井分巡道的主官。
是隨著金州的發展,共同成長起來的官員。
於情於理,唐清安都要重視鄭國良的想法。所以唐清安仔細的為鄭國良分析。
“西方國家和我們東方的做法是很多不同的。”
“無論大唐,大明,大周,就是代表了東方,是大一統的國家,所以面對外部敵人,從上至下統一做法,以消滅對方為主。”
“而西方國家眾多,他們之間戰爭不斷,但是誰也無法消滅誰,所以採取折中的做法。”
將軍的說法,鄭國良第一次聽,感覺很新奇。
“西方的國家,他們哪怕打仗,也不會斷絕貿易。打仗是打仗,做生意是做生意。”
“那豈不是資敵?”
鄭國良詫異道。
以前蠻族造反的時候,有國內商人和蠻族做生意,雖然屢禁不止,但是也只敢私下進行,是叛徒的行為。
按照將軍的說法,走私商人們的行為,在西方國家中,竟然是正常的事情,讓鄭國良想不通。
“就像西班牙和葡萄牙,本是兩個國家,因為更換國王,合成了一個國家。”
“雖然成為了一個國家,不妨礙他們內部打仗,也不妨礙兩國的商人,在海外又有對抗也有合作。”
“為了兩三百萬兩銀子的利潤,西班牙是不會斷絕濟州島貿易的,不符合他們的國情。”
“而且,我們金州也沒有直接出面嘛,他怎麼能怪到我們頭上呢。”
唐清安最後說道。
海外漢人的拼搏精神值得學習。
漢人們出海後,透過他們的勤勞,在各國都能成為掌握生產資料的群體。
例如呂宋。
在西班牙未抵達之前,海外漢人掌控了呂宋的方方面面,是除了當地各部酋長以外,勢力最強的一支。
西班牙剛開始抵達時,雖然人數不多,但是背靠國家,無論裝備,戰艦,還是兵員素質,不是普通民間團體可以對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