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海外軍團(第1/5頁)
章節報錯
番薯作用大不大,歷史已經證明,實事已經證明,後世學者已經證明。
包括古人都把外來的番薯,從開始的蔬菜,提升到主糧的地位,僅次於稻麥。
根據後世學者的研究,番薯玉米加入替代傳統的農作物,使得清朝的人均口糧,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三分之一。
進入工業時代以前,全國各地都在輪作種植番薯,農民們自己的選擇。
可惜很多人不認可實事,他們要講他們口中的道理,把實事和歷史,以及研究全部視而不見,極力打壓番薯和玉米的作用。
金州。
節度府。
羅什,徐寧,李文三名海外漢商,已經一名極為緊張的新人毛榮,拘謹的坐在椅子上。
唐清安看著手裡的薯藤,露出探究的目光,就是這玩意,活人無數啊。
“你不光是為了金州立了大功,更是為百姓們立了大功,應當為你建廟。”
將軍的話,讓眾人動容,毛榮更是連連擺手。
“不敢當,不敢當。”
“番薯除了不挑地,抗旱,產量高,果實人能吃,藤葉牲畜可以吃,其他也沒啥太大的作用。”
好嘛,不愧是商人。
唐清安忍俊不禁,忍不住笑了起來。
將軍一笑,屋子中的氣氛立馬升溫,幾人神情輕鬆,跟著說笑烘托熱鬧。
“只抗旱一項,就非同尋常,多少荒地可以利用,皆是增加的收穫啊。”
雖然商人們拍馬屁,但是唐清安不能不認同毛榮的功勞,作為當下他的身份,有功必賞才能鼓舞人心。
更何況。
後世的番薯之父,雖然沒有得到清政府的認可,但是他老家的百姓,自發的為其立廟。
沒有功名在身的,地位低下的商人,能被百姓如此對待,可見人們對其帶回來的番薯的認可。
“這樣吧。”
唐清安沉吟一陣,抬起頭說道。
“金州準備成立一個海外司,所有海外的漢人,都可以尋求海外司幫助,金州承認海外漢人為自家百姓,大家同根同源,本是一家人。”
一句話。
幾名海外漢商激動的熱淚盈眶。
他們是真不容易。
“你們幫忙金州,一起成立海外司。”
給與了他們海外司的權利。
唐清安認為應該如此。
不論當下還是後世。
後世推翻清朝皇帝,革命,抗戰,包括新中國融入世貿,尋求海外投資,可以說數百年來國家的發展,從來沒有離開過海外漢人的鼎力支援。
出錢出物出人。
國家弱小時,在其他國家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都是海外漢人遊行抗議,為國家在國際上發出聲音。
否認海外漢人,其實是居心不良的人。
把自己國家逃離到國外的貪汙犯,轉移財產到國外的富人和家眷,與海外漢人混為一談,貼上一個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