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漢高祖後人(第1/4頁)
章節報錯
三水府府城只是一座邊城,人口不多,是以軍戶為主的城池,只要控制了將領,帶走了當地的衛所兵,危險就降到了最低。
但是咸興府不同。
是整個咸鏡道人口最多,經濟最繁華,地方兩班勢力最深的中樞所在。
軍事上的勝利是關鍵,而政治上的勝利,是維護穩定的關鍵。
金江鎮和長津特殊的關係,中間有些小問題,但是最後軍隊還是順利的入城了。
結果出乎了人們的預料。
長津城按照去年的打探,是沒有多少軍兵的,但是現在才發現,城裡有不少的軍隊。
收到緊急傳報的武震孟,沒有魯莽的行動,李成賢則主動冒著風險,去接觸當地的府使。
府使比府伊要第一級。
“把三水的兩千朝鮮衛所軍派出城,讓李道信盯緊一點。”
武震孟沒有浪費時間,為了不讓朝鮮軍中有人通風報信,把他們調出了城。
“好多蒙古人。”
“好像還有蠻人。”
……
城中的大戶們,隱隱感覺有些不對勁。
既然平叛,為何不去平安道,而是轉了個大彎,來到了咸鏡道呢?
幕僚向府使提出了疑慮。
“還有三水府的朝鮮衛所軍中,我認識的將領都沒有看見,剛準備去打聽,卻被調出了城。”
聽到幕僚的提醒,府使才後知後覺,但又不敢相信。
金江鎮和朝鮮雙方結盟多年,難道會攻打朝鮮嗎?朝鮮好像沒有得罪金江鎮吧?
“不會吧,可不能冒然得罪天軍,不然後果我可承擔不起。”
府使更擔憂自己的前程。
“府使,我去一趟三水,您命城中各軍仔細防備,如果我猜錯了,那也沒有損失,如果我預料的沒錯,還請府使早做準備。”
幕僚提出了他的擔憂。
咸鏡道是有爭議的地區,金江鎮全佔了遼東,收服了蠻族,野心必然暴增。
會不會對咸鏡道有吞併之心。
誰也說不準。
幸好。
為了防備平安道的叛軍,張孟之府伊加強了長津的軍力,否則的話,是無法應對金江軍的。
長津是平安道和咸鏡道兩道之間,最重要的通道,是重要的軍事地理要城。
和平安道的熙川城有相似的作用。
府使對幕僚的話半信半疑,但也不至於不信,所以得知李成賢登門,連忙請對方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