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分兵謀取(第1/3頁)
章節報錯
朝鮮國內形勢複雜,各地觀望,但是金江軍一直有統一的計劃。
五千草原騎士,兩千新合軍,主帥為參將李伯升。
先鋒大將劉通,沙布丁,中軍大將也勿都,速亥兀,偏師大將章毅。
七千蠻丁的計劃,只抵達了五千人,還是各方努力的結果,沒有怠慢,實在是時間太緊。
帶領這支軍隊的主帥是主將羅科,副將阿敦。
鎮江一萬軍,總兵武震孟,參將李勝虎,李道信,營總湯平,廖榮,趙勝,江萬化。
合計兩萬軍。
劉興祚帶領原鎮江,一千新合軍留守鎮江,其餘各部,在武震孟的帶領下,浩浩蕩蕩的開拔。
目標。
咸鏡道。
朝鮮的國土,主山脈是太白山脈,而咸鏡道是屬於長白山脈,太白山脈和長白山脈接壤的地方。
有一片狹長的丘陵平原地區。
按照地形論,兩地要麼共榮,要麼分治,在明朝以前,北邊一直是中國的國土。
趁著明滅元之際,朝鮮北上獲得了大量的土地,侵佔了長白山脈部分地區,設立了咸鏡道。
奴兒干司和咸鏡道,違背了地利功守勢的常識,竟然分為了兩地。
因為朱棣的主要精力,放在遠征草原,顧不上遼東和奴兒干司的南疆。
不然以佔據奴兒干司的高地,可以較為輕易的收復咸鏡道。
咸鏡道各地,正在觀望全羅道叛軍和京畿道朝鮮軍雙方之間的形勢。
對於李適突襲熙川,扼守住咸鏡道進入平安道的要地,並沒有做出應對措施。
作為朝鮮傳統勢力最小,人口最少的咸鏡道,可見他們的心理想法,誰贏了就幫誰。
目前來看,李適的贏面佔據了上風。
李適立興安君李瑅為國主,引發了各地的不滿,都是咸鏡道無所謂。
誰當國主都不影響他們這裡,也可以說,咸鏡道目前在朝鮮的眼中,是一塊貧瘠的山區。
無論人口還是土地,都沒有引起朝鮮勳臣的重視,也沒有資格插手漢城的歸屬。
坐山觀虎鬥,真實的反映了他們的想法,直到金江軍的的到來。
沿著鴨綠江抵達寛旬一帶,進入了奴兒干司,在鴨綠江和圖們江匯聚處,進入了三水府境內。
兩萬金江軍,以入朝平叛的理由,要求三水府城開門,迎天兵入城。
三水府城的都護府使鄭達源,一頭霧水,摸不清頭腦,真以為對方是入朝平叛的。
畢竟。
金江鎮和朝鮮國主關係非同尋常,雙方長達近十年的結盟,讓鄭大源雖然有些疑惑,還是大開城門。
“為了防備有叛軍的奸細,城池由我們接管。”
大軍入城後。
隨軍行動的官員,負責人李成賢,笑眯眯的告訴了鄭大源。
還沒等鄭大源反應,都護府的官吏們,就被金江軍清繳,關押了起來。
隨後接管衛所軍,讓朝鮮衛所軍放下武器,由金江軍整編。
李成賢帶領了一百餘名官吏,在衙門清點名冊,不放過一本書籍。
按名冊點名,一個官吏也沒有漏過。
半日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