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京師戒嚴(第1/6頁)
章節報錯
“好,好,好。”
范文程突然起身,混身興奮,打破了屋中的安靜。
三十幾歲的范文程,十八歲的時候,就考慮了秀才,獲得了大周的優待。
對於自己投身蠻族,他不認為自己是背叛了大周。
自己又沒有做過大周的官,談什麼背叛呢。
直到金江鎮出了檄文,指責范文程這等人,背叛了國家,背叛了百姓。
漢奸從不認為自己是漢奸,一定會尋找諸多的藉口來為自己辯解。
為了正名自己,他全副身心的投靠蠻族,希望蠻族打敗金江鎮,至於蠻族屠戮百姓,他眼裡如何會有百姓呢。
眼裡有百姓之人,就不會當漢奸。
“我就知道,海州城必定會成為大周遼西軍,和金江軍暴發衝突的地方。”
案臺上,正是關於打探的海州之情報。
遼陽城已經不能稱為蠻族的都城了,大部分人口都遷移走了,因為負責情報,所以范文程留在了瀋陽。
中間有金江軍相隔,蠻族探子無法抵達海州,但是可以從遼西獲得情報。
他知道大周國內有亂民,卻不以為意。
亂民雖然會牽扯大周的實力,不過從古至今,從未有亂民成事的道理。
不光是范文程如此認為,哪怕是國內的官員同樣如此認為。
不只是大周的官員這麼認為,原來時空的大明官員也是這麼認為的。
大明陝西的民亂,不是從崇禎開始,而是從萬曆末期就已經顯現,很多官員的奏疏都有描述。
幾十年間的民亂,本地的官員都成了習慣。
乃至崇禎朝前期,不賑災反而加徵,乃至說出讓百姓再苦一年,就是因為出自這個背景。
因為崇禎登基前,陝西就一直有民亂,一直還在為官府提供稅賦,他甚至自認為自己還是好心,說讓百姓再堅持一年。
他前面的幾個皇帝可沒說這種話,可見他是人傻。
可惜一年又一年,一年再一年。
范文程的動靜,驚動了另外案几後的寧完我等人,好奇的問過來,范文程笑著指了指案臺上的密報。
“大周必和金江鎮決裂。”
在范文程的堅定下,皇臺吉又派了使者,去聯絡科爾沁。
告訴巴圖魯汗,失去了大周國內,獲得源源不斷物資的金江鎮,將不可懼。
同時。
主動又派人去聯絡忠順王。
如果金江軍敢對忠順王動手,蠻族絕對不會袖手旁觀,必定出軍幫助忠順王。
忠順王本來就有這份心思,不過是擔心人言,既然蠻族送上門來,他就不再拒絕對方的好意。
按照他的想法,朝廷這回看清楚金江鎮的真實面目,必定會聽從自己的意見。
~~~~~~
“遼西軍和金江軍翻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