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海州失陷(第1/6頁)
章節報錯
田間。
百姓們忙碌的耕田播種,雖然都是為官府耕種,只留下自己的口糧,因為分田之事的刺激。
這些勞苦的百姓們,精神抖擻,雖然同樣疲憊,同樣艱辛,但是都認為自己將要分到田。
金江鎮的謀略,在將軍的指導下,又穩又深。
國內民亂四起。
皇帝忍痛說讓百姓再辛苦一年,認為積蓄實力後,可以讓百姓舒緩一口氣。
金江鎮雖然沒有如此說,其實也是這麼做的。
分田分得並不多,按照年限的規定,才只是開端,到了明年才會大量的分田。
而這些百姓今年種地,秋收後不過只留下口糧,其餘都是官府收去使用。
不同是的。
前者的百姓,已經不信任官府,不信任皇帝的承諾,並且朝廷沒有賑災。
一個月都要餓死人了,談何一年呢。
而金江鎮分田,百信們見了,也信了,願意繼續吃苦一年。
大半個遼東,好幾百萬畝田所獲,加上漁政之獲,旅順商貿之利,濟州島商貿之利。
軍資,糧資皆足夠幾個月後,十萬金江軍精兵的開動。
金江鎮緊鑼密鼓,氣勢滔天。
遼西的忠順王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金江軍十萬精兵,水師之堅更是無人能制,如果金江軍打敗蠻族,收復整個遼東。
將再也無人可以牽制,遼西之軍也只能勉力守之。
而朝廷又派錦鄉侯府重建北鎮,分裂遼西實力,難道真的眼睜睜看著遼東徹底失去管控嗎?”
又一次向自己的侄兒皇帝,苦心婆口的寫去密信,希望皇帝能改變主意。
忠順王很灰心。
明明看到了危機,並且能解決危機,卻彷彿被捆住了手腳,眼睜睜的看著危機臨近。
如果按照他的心意。
加強遼西軍,和談蠻族,拉攏蒙古,下詔朝鮮,禁絕國內海貿,形成圍困金江鎮之局。
只需要數年之功,就可解決遼東之患。
而明明是正確的方法,卻無法按照他的心意來施展。
根本的原因,還是平遼侯和國內勳貴關係牽扯太深,太多的人為他說話。
連史鼐都不顧他的要求,竟然在這種緊要的關頭,遞交辭呈回國了。
“此人如此年輕,如何就佈置的疏而不漏呢?”
忠順王迷茫的問道。
他的幕僚們也束手無策,所有的謀略,都需要國內的支援,偏偏國內各種聲音,導致形不成統一的意見。
“朝中有人好做官,平遼侯深知這個道理,一路來都緊密的聯絡勳貴,雙方形成了穩固的關係,實在是牢不可破。”
“誤國之輩啊。”
聞言,忠順王越發的氣憤,恨不得現在就歸京,大肆整頓奸邪,可他偏偏又做不到。
欲而不得的滋味,令忠順王內心發狂。
隨著五萬國內援軍的盡去,遼西之軍加上兩萬的新兵,也才三萬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