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登基為帝(第1/6頁)
章節報錯
“允許透過海外司備桉的商會,採購國內軍事物資。”
“放開船舶限制,允許私人在國內建立船廠。”
“大周海內外百姓個人財產不可侵犯,而生產資料必須為國家服務,遵守國家法律。”
“允許海外漢人自建武裝力量,接受大周軍方指揮,”
......
兒獻帝二年。
番薯玉米等新的農作物,已然在全國生根發芽,讓人均增產九十糧食。
荒地中大量種植了番薯,全國百姓都在吃。
彷彿一夜之間。
百姓們能吃飽肚子了,是真的可以吃飽。
人們稱為衛唐盛世。
兒獻帝二年末。
衛王下令取消軍戶制度,軍戶制度初衷是好的,可以因為多年的積弊,已經人人厭棄,不再適合保留。
重新編練全國陸軍。
甲字軍為正兵。
每個月定兵餉為三兩銀子,一年三十六兩餉銀,由朝廷統一配發兵備。
乙字軍為輔兵。
每個月定兵餉一兩五錢銀子,一年十八兩餉銀。
丙字軍為地方民兵,由地方每半年操練一個月,一年需要操練兩個月,由各地兵巡道督促。
每個月補貼一兩銀子,一年兩個月的操練,總共每人補貼二兩銀子。
經過整編後,全國的軍隊數量反而大幅度下滑。
甲子軍精簡後保留五十萬。
乙字軍數量為一百三十萬。
丙字軍共計為一百萬。
合計兩百八十萬軍隊力量,每年不算軍甲兵備馬匹,光餉銀一年為兩千兩百三十四萬兩銀子。
海軍戰艦三百二十艘,海軍三萬五千人。
海陸軍所有軍兵,每年支出軍餉高達兩千三百萬兩銀子,高於歷史上清朝的雍正中期,低於清朝雍正末期。
“衛王,軍費太高了。”
內閣總理林如海,一臉為難的找到唐清安。
“軍費的問題,內閣應該想辦法,而不是抱怨。”
唐清安沒有退步。
他放權內閣,是為了讓內閣做事的,而不是讓內閣閣員們享受安逸的。
國內的很多問題,官員們不是不知道,但是他們視而不見。
唐清安要做的就是逼迫他們主動去解決。
兩次整編全國軍隊,唐清安徹底控制了軍隊。
無論是貴族力量,還是地方軍頭,已經翻不起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