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 父子長談(第1/5頁)
章節報錯
京城戒嚴。
到處都是巡邏計程車兵,百姓們大概知道,登萊出了事情,好像是金江軍造反了。
秋風瑟瑟,讓人心間悲涼。
偌大的京畿,猶如無頭的蒼蠅。
國家雖大,幅員遼闊,但北方無兵可用,準確的說,帝國已經無力從地方組織起力量。
而南方路途遙遠,遠水救不了近火,而且京畿也拿不出錢糧。
千瘡百孔。
彷彿一夜之間,天地就變了色。
從北至南的大災,流民的失控,金江軍的作亂,等等的因素,朝廷拿不出應對的法子。
大周,要亡了嗎?
很多人心中升起了茫然。
固有的觀念裡,國家很多積弊,官員懈怠,但這可是大周啊,子民億兆。
人們終於艱難的開始認清如今的形勢。
同樣的旗號。
在大海的另一邊,唐清安親自送長子出城,唐晏乾身負重任,再一次去朝鮮。
“朝鮮人口千萬,學習大周的道學和制度,相比較周邊的部落,明明有強盛的底子,更加的文明,為何卻積弱不堪呢。”
當了十幾年的平遼侯,治理一方,唐清安現在的見識,已然超過了絕大多數人。
對於長子的才能,唐清安十分的滿意。
因材施教,唐清安開始教導他一些更高層面的知識,讓他學會從大方向來看待國家。
“因為朝鮮的兩班勳貴子弟青黃黃不接,享受貪樂,不願吃苦,貪汙成風,不以國事為重,只爭權奪利。”
朝鮮的問題太多了,十四歲的唐晏乾信手拈來,他可以滔滔不絕的說半個時辰。
唐清安笑了笑,對於兒子稚嫩的看法,心中不以為意。
“任何事物都有雙面性,貪婪有時候並不是壞事。”
道德約束百姓,國家卻不能被道德約束。
現在世界的生產力,遠遠沒有到國家講道德的時代,誰對外講道德,誰就會被淘汰。
以德服人是行不通的。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科技大爆炸,需要幾代人的接力,而沒有經歷科技大爆炸的時代,國家對外不能談道德。
西方的國家,把國內大量的流民送到美洲,任其自生自滅,很多根據點第二年就會團滅,不但沒有憐憫並年復一年的堅持,這種行為講不講道德?
“你覺得金江鎮當年為何能打敗蠻族?”
在城門外十餘里的亭子,唐清安落腳。
他就送到這裡了。
兩父子在亭子裡對話,侍衛們在外面警戒,不打擾將軍和長公子二人。
唐晏乾臉色激動,自豪的說道。
“父親英明,官員不貪腐,將領不怕死,士兵皆敢戰,因此我們打敗了蠻族。”
這是果,不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