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均衡軍事學院(第1/5頁)
章節報錯
周黎安對於將現世機械投放均衡,一開始是拒絕的;
因為你不能讓我投,我馬上就投。
均衡子民對相關機械操作、原理一竅不通;更主要的是他們不能理解神祇對那些黑色礦石的需求。
更沒有對未來世界發展的盼望。
他們的基礎需求,只是生存。
文明未開化的前提下,思維方式極度單一匱乏。
如果直接以現代人的思想灌輸給土著,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這其中存在真正的時代鴻溝。
那麼周黎安所能做的,就是先完成文明開化,讓他們的思維與眼界,足以攀登到可以仰望未來的程度,才可能轉化為發展動力,邁入一個嶄新時代。
因此,他一次次降下考驗,訂立目標。
南遷加州,統一北美,更描繪出百年後災厄降臨的預言,在滿足溫飽的前提下,營造出危機感,再予以神權掌控,一步步推動土著人的前行。
簡而言之,沒有文化文明為基礎,不可能實現工業化的邁進。
最鮮明的例子其實就是歐洲各國與帶清。
前者經歷了文藝復興、啟蒙運動,這兩波時代的開放式思想浪潮為工業革命發展,攢足了家底。
帶清卻還故步自封,一方面是為皇權穩固,擔心工業化所必須配套的思想浪潮對統治造成衝擊,另一方面……不感興趣。
帶清還是純粹的古代文明體系。
相同版本可參照北美土著。
西方人踏上北美其實給他們留有足夠的緩衝時間,然而他們只沉迷於與西方人交換來的馬匹、刀具,能為他們的狩獵生活帶來便利。
而在滿足溫飽後,就無慾無求了,對於西方人帶來的現代思想精神視若無睹。
說到底,還是吃了沒文化的虧。
沒有思想進步,就沒有物質進步。
這也是為什麼,周黎安一開始的打算,就是以均衡神權與科學繫結。
一切科學基礎,本就是神權所賜下。
任何高等學者的知識,都需自均衡法則聖殿獲取……再天才的人,自我領悟的速度,也追趕不上現成的知識體系。
而當這些天才踏入聖殿山,見得真正高深莫測的法則奧義,只會膜拜均衡,更令信仰之心狂熱。
也就規避了帶清對工業化發展的隱憂。
如今,任何一個均衡子民都會高呼“令均衡的榮耀灑滿大地”,而想要達成目標,就要修習吾主均衡所賜下的“法則奧義”。
於是,就有了現在萬名法則修士得開化。
這是周黎安投放機械,正式引領神國邁入下一個時代的基礎。
上午11點。
2000餘子民工匠攜帶工具,抵達煤山。
內華達州主產銅礦,煤產量較低,後世更依賴亞利桑那州的煤礦,為火力電站提供支援。
而對現在的均衡而言,這些煤炭量足夠一個啟蒙時期的發展。
周黎安所選定的產煤地為“露天煤礦”,顧名思義可進行露天開採,無需下探礦洞,適合最原始的開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