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煉鹽、採礦、工業!(第1/5頁)
章節報錯
優勝美地山谷。
萬餘人穿行於山路之中,嚮導是馬氏族人,而其餘萬人則為各部最為驍勇的戰士,每人揹負盔甲、行囊,將前往歐文斯谷地作新軍訓練。
南征之事雖然暫緩,但養兵之期可提上日程。
除此外,均衡的第9城將在歐文斯谷地落成,這些軍伍將半日作訓,半日作城市開發,並將歐文斯谷地的豐沃土地利用起來,變作海量農田。
現世的歐文斯谷地,因對加州的引水工程而導致大湖乾涸,化作大片鹽鹼地。
可即便如此,這裡也是加州的主要種植區之一。
如今歐文斯谷地不作資源遷徙,周黎安將他視為農業重鎮。
與此同時,農墾兵團制度下,軍伍拿起鋤頭耕地,放下鋤頭可駕馬征戰,一切物資所需自給自足,既完成農業發展、城邦建設,也讓軍隊時刻保持戰力。
如同現世國內的西疆……
而事實上,農兵團並非是大西北的特產,準確說這是時代的特產。
60年代上至北大荒,下到嶺南,都有農兵團的存在。
該制度的產生,一方面是時代背景下缺食少糧,集中力量提高生產,另一方面戰事剛剛結束,還需提防外部國家的窺探,隨時徵召出戰。
於是,生產、練兵兩開花的農兵團,應運而生。
時至80年代後,各地農兵團改制合併,以遵循各地發展方針,變作農墾集團、皮革、軍民產品國營工廠,進化為經濟型產業。
唯獨大西北,是唯一現存的農兵團組織架構。
對於現在的均衡而言……
周黎安對後續發展脈絡無比清晰。
南征就在眼前,中南美州大批次人口將在不久後湧入,既需要糧食、物資,也需要擁有大量戰力,以及後勤支援。
因此,農兵團結構城市,恰好最符合當下的均衡神國。
而在歐文斯谷地建城練兵的同時,位於貝克斯菲爾德的第7城也在建設當中。
兩城修築完成後,將貫通道路,未來不再需要穿越原始森林,而是自大陸以牛馬畜力運送糧食。
此次新兵作訓,各戰團頭領並未參與。
他們如今正在發憤圖強,修習“語文法則”,所以練兵之事交給了底下的年輕軍伍。
如牛屎的一眾學生,都成為這批新軍的權利高層。
未來兩年作訓,既要培養戰力,也要讓新軍有知識啟蒙。
並提高凝聚力與掌控力。
不再是以各部為核心,要深知身在軍中,身旁的弟兄才是至親的親族,是為能依託生命的手足。
瓦解氏族意識,令各部融合。
行軍隊伍中,周黎安也在其中。
神祇出行,雪女、牛屎都跟隨在旁,小花也少不了;一路跟隨吾主修習法則。
周黎安沒開啟時間加速,便是為他們做物理化學的啟蒙。
雖有均衡法則聖殿在,但若有良師點化,比自學事半功倍。
等他們入門後,周黎安就可以放心當甩手掌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