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414!!(第1/6頁)
章節報錯
周黎安很糾結。
但他知曉,見是一定要見的。
一方面是興趣使然,古代名人,時代巨擘,大航海家。
另一方面,大明的航海造船技術可做歸納。
【學術中心】當然什麼都有。
但決不能小瞧古人智慧。
法則修士自學的同時,若能有“鄭和船隊資料”作參照對比,事半功倍。
畢竟實踐經驗寶貴,不可多得,否則自“成化年間”《鄭和出使水程》檔桉遺失後,就不會再無遠航之力。
最後,小小普及一下“地圓說”概念,是否被當回事並不重要,只為普及概念。
因為周黎安並不期待鄭和遠航歐洲。
蘇尹士運河不存在,印度洋、紅海、地中海無法貫通。
想要抵達地中海,唯有繞行好望角16000多公里至直布羅陀海峽。
非洲不毛之地,除東北沿岸因阿拉伯人商貿活動而興起,其餘地區還是一無所有,是為蠻夷。
沒有補給,兩萬多船員官兵有去無回。
此外,下西洋的基礎來自前人、海商與南洋小國的航線積累。
如果沒有成熟的航線探索基礎,對季風、洋流無法把控,船舶難以行進。
葡萄牙人用了50多年才完成西非航線探索,被幾內亞赤道無風帶折磨的要死要活……
鄭和一個外來戶,憑什麼能安全度過?
而殖民思想灌輸也沒用。
大明土地遼闊,不似歐洲小國需以海外擴張補給自身。
與其運送農奴回去,大明可以自給自足。
而周黎安對非洲,以及其未來發展走向,也並不想插手。
原因?
殖民建設沒那麼簡單。
1415年,也就是鄭和第四次航行結束,返回大明的同年,葡萄牙完成對北非商貿中心城市“休達”的入侵統治。
1419年,掌控馬德拉群島。
這是歐洲殖民的第一次行動,而葡萄牙並未收穫太多好處。
新地盤經營靡費巨大,建造堡壘,投入兵力,鎮壓反抗者等等……
均衡在美洲就夠自己玩得了。
開荒拓土的事情,不如讓歐洲人完成。
如最早的海外外交事宜,是以商貿經營為基礎;
可逐漸發現非洲蠻夷很菜,倒不如明搶致富來得方便快捷。
所以,為什麼不等歐洲人經營差不多了,均衡在出手替他們守護殖民地呢?
我可沒有要搶劫的意思的啊。
非洲土著很兇的,多食人族。
均衡保護你們的安全,你們《象徵性交點保護費》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