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

均衡修路忙。

6號大城至主城道路貫通後,正向著2號大城薩克拉門託進發。

主城至2號大城有一條水路連線,這條河流也是後世加州淘金熱的發源地。

如今,河床上的黃金幾乎被子民發掘一空;早在幾年前,採金隊便轉戰其他流域、山區探索。

水路向西,匯入薩克拉門託河。

後世因洪災隱患問題,於河流中段修成一道庫區。

而現在,卻成為均衡的第一條“水上道路”。

來自五大湖區與北美東海岸的部族,帶來了他們的造船技術,並相互結合。

五大湖盛行樹皮船,類似原始獨木舟的造型;而面對大海的土著,已學會對風向的利用,建造微型桅杆與風帆。

並知曉為增強平衡性,在船體一側加裝平衡杆連線漂浮物,提高行船穩定。

當然,這些技術都極為落後。

1413年,三寶太監的船隊已第四次出發,遠航南洋、東非。

上百米的寶船為世界之最。

不過北美土著並沒有想象中那麼不堪,來自“佛州”的土著皆知,大洋彼岸生存著一群他們的同胞。

所謂彼岸,當然不是大西洋對岸,而是與佛羅里達隔海相望的古巴。

部族中有記載,他們的祖先曾為躲避其他部族的戰爭傾軋,帶人出海找尋新家園。

而在幾代人後,的確有與他們使用同種語言的人,乘坐木船漂泊而來。

這可以左證,北美土著已有海洋航行的經歷。

只不過一來一回都是“拿命在搏”,沒有足夠體量的組織集體為他們提供科技研發、技術改良的底蘊。

人們還是以基礎生存所需而奔波。

臣服均衡之下,一切自然有所不同。

法則修士以實踐目的,帶領部族工匠搞研發,前者給予理論知識,後者付諸實際操作。

他們將兩船拼接,取代平衡木提供穩定性,並在兩船之間固定舢板,可以承載貨物。

自供銷社興起,神國北部已有繁盛的船舶航運。

而現在,河道上奔行數十條船,承載石料,為主城與2號大城修築道路,提供運輸支援。

極大提升了修建效率。

船舶發展不急於一時,如今還沒有用武之地。

待得神國吞併中美,可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啟航,登陸古巴,並完成加勒比海域探索。

既為神國征服海洋的啟蒙,也為迎接名為哥倫布的貴客造訪。

時至八月中旬。

全長60公里石板路貫通,與6號大城道路相加,總計230餘公里。

道路將繼續向南70公里,至3號大城斯托克頓,最後一直完成神國十城相連。

均衡主城。

周衛國曆時一個月,終於完成十城巡講,並在監禁完滿後,第一次參觀了機械聖地——石油廠區。

迴歸主城後,他與小花見面。

“這是給我的禮物?”小花見他遞出一方木盒,狐疑道。

周衛國尷尬起來,“你先看看。”

當木盒開啟,一副油畫呈現,以幾何立體構築,又用染料填補了色彩,令整個石油廠區完美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