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凜冬將至(第1/5頁)
章節報錯
【系統時間:1400年10月4日】
周黎安騎馬奔行在荒野,喘息的馬不斷吐出的熱氣,竟然形成屢屢白霧。
“天冷了。”
他看了一眼戶外帶有溫度測定的手錶,當下時空的俄勒岡南部,僅有7攝氏度,比現世足足低了6℃。
顯而易見。
大名鼎鼎的小冰河期,終於將它的觸手伸向了北美西部。
自1380年開始,寒潮降臨。
大西洋寒流的肆虐下,第一個遭殃的應該是名為維京人的民族。
1400年左右,格陵蘭西岸的聚集區遭遇廢棄,維京人開始遷徙躲避寒潮,又在未來的100年時間裡,徹底銷聲匿跡。
歐洲寒潮與風雨並行,莊稼欠收。
河流開始凍結,貴族在冰凍的湖面開起了舞會,平民則苦於溫飽。
荷蘭的捕鯨船得到了改進,他們學會了如何破除海面上的浮冰。
英國貴族喜歡上了魚類製成的食物,甚至因此推出了“食魚法令”,每週應吃幾次魚有明文規定,並且是國王帶頭作為表率,先帶動貴族,再帶領平民,颳起一陣吃魚浪潮。
以至於這種傳統延續至今,英國大街小巷遍及了“炸魚店”,讓海外留學生苦不堪言——
就這?英國美食?
狗都不吃好吧。
他們當然不是真的熱愛,而是名為“大自然”的父母,教他們做人。為他們與魚類指腹為婚,這才日久生情。
莊稼欠收,食物稀缺,漁獲成為了主要的食物供應。
而在同時期的北美,因為文字記載缺失,各種壁畫被殖民者損毀,很難考證這個時候當地部族的生活狀態。
不過在1500年左右的阿茲特克……
位居赤道的中美部族,也遭遇了寒流侵襲,大量玉米田反季霜凍,長達上百年的飢寒交迫,令各部族內出現了‘以人為食’的情況。
當下。
周黎安已經感受到小冰河期的威力。
所以,南遷並不只是為了黃金,也是為了活命;等冬季真正到來,俄勒岡山區將冰凍三尺,風雪漫天。
或許加利福尼亞的陽光,才能驅散些許寒冷。
在現代。
人們有諸多禦寒方式,有房屋、煤爐,哪怕屋外風雪堆積至腰部,屋內依舊溫暖如春。
相比之下,土著人的泥屋、帳篷,根本不具備任何禦寒屬性。
在現代尚且有流浪漢凍死街頭,更別提這是15世紀初期,小冰河期伊始的北美。
一路賓士。
周黎安在10月5日迴歸圖石部。
而相比起他的擔憂,已經遷徙抵達十多個部族在寒潮來臨的當下,並沒有半點憂慮。
若換在曾經,冬季到來,必定是各部最苦悶困難的時期,人人眼神無光,為過冬的食物儲備與禦寒的皮草愁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