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仙樓來歷不淺,始於西晉,有太守“孫楚”者時常呼朋喚友在樓上暢飲,酒店老闆後改名孫楚酒樓。

至唐時,又有李太白效彷孫楚在樓上豪飲,被世人又成太白酒樓;

到洪武時期,才在其舊址復建醉仙樓,更被載入永樂大典,名曰南京十六樓之一。

於今不過數十載,不算什麼古建築。

所以周黎安炸起來也不心疼。

至於樓中賓客,只能自認倒黴,沾了朱高煦的黴運光環,便算早死早超生吧。

本是一夜慶典。

西水關最繁華街道酒樓倒塌,更響起恐怖轟鳴,引各方關注。

搶救、滅火已來不及了。

只以沙袋阻隔火勢瀰漫周遭,就任其燃燒。

一直到天光時分,火勢漸熄,開始有各方人馬聚集。

倒不見多少大人物,即便醉仙樓名聲響亮,也不過是一處酒樓罷了。

應天府府尹都沒到,只委派城內治署長官與通判,帶巡檢司到場。

巡檢司封了半條街,禁止人員出入,又挨家挨戶在街區民戶走訪詢問昨夜的具體情況。

一群老大人看著醉仙樓滿是唏噓——

“醉仙樓起時,高皇帝於此設宴,宴請群臣,盛勢空前……”

“這好好的樓怎麼就走了水呢?”

有人昨夜就聽了訊息道:“我聽說,是一道驚雷噼下,才至火起!”

“胡說八道!若是雷噼,早驚得樓中人逃竄,怎會一個都沒逃出來?”

“必是火勢隱秘,燒到急時才被發現,錯失了逃生良機。”

眾人也不再討論,看著垮塌的遺蹟,默不作聲。

不多時,水車到來,開始撲滅餘盡。

等到最後一縷黑煙散去,才有人發號施令:“進去斂屍吧,也不知能分辨出幾人身份,再發全城通告,昨夜至今還沒歸家的,趕緊過來領人!”

一具具焦黑屍體被挖出,形狀慘不忍睹,多是成了人乾焦炭。

莫名有一股肉湖了的味道,飄著異香……

可再一想到那是人。

嘔。

現場吐了不少。

到此,只差事件起因調查。

巡檢司走訪一圈,匯總了訊息,然而捕頭們一個個臉色難堪。

“東戶一排皆稱是天雷砸落,就那麼一瞬間,整個醉仙樓像是被套上一團火球,四分五裂!”

“西戶人家有得說是地動,但也看到了火光沖天,像是……像是天雷!”

巡檢司長官氣得想罵街,這不是荒謬嘛。

可人人都這麼說,他心裡也生起幾分不安,這世道是敬畏鬼神的。

但問題是……

昨天為什麼開夜禁?

不就是鄭和艦隊凱旋,令太子監國大悅,才賜福百姓。

若將醉仙樓一事與太子、鄭和掛鉤,牽連“不詳”,那問題就大了。

不詳之人怎能為皇位繼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