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強國至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兄弟兩人點點頭。
馬車一路北上,過河南時,看到越築越高的堤壩,朱雄英便以此開課堂為兩個兒子講解,治水宜梳不宜堵,大明興修水利工程很重要。
山西地界兒的鹽和礦,都是大明官營,但是官營又要防止貪汙,他們在路上對於地形地勢都有一番見解。
有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朱元章和朱雄英兩人的經驗教給朱文基,可比他讀幾十年書划算,帶他出來見天地,見百姓,大明的的的風土人情更加是他們的教科書。
到了陝西地界時,朱樉竟然在府城修了個戲臺子,這邊兒留著大唐時的底蘊風情,編出許多的樣戲來。
自武憲起,大明的文化生活百姓也在太平世道慢慢的搞了起來。
在古代,戲曲中出現帝王,乃至皇帝事蹟都要避諱,可是自武憲皇帝起這規矩就變了。
你們要演天子的戲,當然行,但是得好好演,必須實際來,因為武憲皇帝穿的龍袍布料很普通,並不是民間什麼金絲製成。
可以演皇帝戲,但是不許涉政,不許他們論政,而且演戲的話本還得府衙稽核後才能發出去。
朱雄英是擔心被那些各地修路的倭寇奴隸別有用心利用了,到時候可就十分的不划算,來個動亂,自己會更加的難辦。
朱樉前幾年在這邊兒搞得不錯,戲本都是讚揚大明強盛,演的很不錯,看的朱雄英拍手叫好,還賞了錢。
一家子在這裡遊玩查訪,朱雄英對自己之前的一些改革,也尋到了應對的法子。
自特統司與檢查官員設立後,這各地官員倒也老實很多,但是不為百姓辦事的也有,吃喝百姓的也有,他都暗地讓跟隨的錦衣衛將名字記下,等到時回到京城再說。
回客棧的路上,朱文基不解的詢問道:“爹,為何不住秦王府,這樣我們可以省了住客棧的錢。”
朱雄英耐心解釋:“不可以,我們住在秦王府,這不是就在告訴別人天子來陝西了,那你還能看到如此真實的百姓生活嗎。”
“況且一旦我在陝西出現,那其他各府定會立刻整頓,這樣又怎能撥開迷霧見月明。”
朱文墉跟著道:“他們在演父皇春耕祭祀之事,這不是冒犯您嗎,就像皇爺爺說的,該罰。”
“不罰,他們這樣做,也是從心底對父皇的認可,正是因為為君者要有令天下百姓欽佩的魅力,讓人不由自主想要去宣傳,去效彷,去追隨,以身作則上行下效懂嗎。”
兄弟兩人自己討論起來,想要獲得百姓認可,讓他們信服,要有能力,有仁義,有事績才行啊。
朱元章跟在徐妙錦身邊,吃著當地的吃食,十分開心。
朱文墉道:“爹,兒子想從軍,做個與四叔爺一樣之人。”
“你有此志,爹很欣慰,等回京後跟著你大舅去學,不要總是跟著三舅胡鬧。”
朱文基道:“兒也想從軍,但也想學醫。”
朱文墉低聲道:“你是太子,怎麼能學這些亂七八糟的。”
兩個人說著就要打起來。
朱雄英一邊拉開一個,笑道:“你們兩個,爭這些做什麼,為父自有安排的。”
見二人老實下來,朱雄英將朱元章送到客棧休息,命王景弘與其他人陪同著,他又帶著妻兒在城中多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