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詢問(第1/2頁)
章節報錯
馬車再次向鳳陽府城而去,晃晃悠悠的搖著,朱雄英略顯疲勞,便靠在馬車上沉沉睡去。
等他醒來時,手掌處的破傷被布條裹好,頭枕在包袱上,馬車外除了王景弘,就剩他了。
不遠處幾個農夫打扮的壯漢在四處晃悠,那是便衣侍衛,可是自己老婆孩子呢,爺爺也不見了。
朱雄英問過才知,是朱元章帶著朱文基他們去城中私訪去了。
當初朱元章設立福利,讓百姓老有所依,死有所歸,病有所醫,因此朱雄英登基後,便重新撥款,專門供惠民藥局以及養濟院這些,還有漏澤園。
大明各府縣對主家無處安葬,貧窮無地安葬者,無錢醫治者,無人養老者都有設立分院和分局這類。
每年朝廷都會從商稅中撥出一部分來,繼續按照朱元章的規定執行。
凡是大明百姓,八十歲以上者無產的,每月可去官府衙門領五斗米,五斤肉,甚至酒。
除此之外,每年各府縣衙門要在正旦和萬壽節這一日,專門擺宴席款待老人吃喝。
且貧富人同等對待,老人都可去參加。
去年,朱雄英又加中秋節和端午節這兩日集體八十歲上的老人吃喝。
每年的清明節,是朝廷百官吃素祭奠朝廷徵倭大軍的日子,他們下朝後自發去。
五十歲到六十歲的,可以在朝廷皇莊平日裡鋤草做事,也可獲得飯菜。
朱雄英單獨設明福院,由未改嫁寡婦與尼姑幫忙撫養,每月各地府衙縣衙會給足糧食。
為防止中飽私囊,官府衙門每月買的菜以及從皇莊,衛所拿的糧食,都會有各地錦衣衛所專門給蓋了戳的票據做證,和賬簿夾在一起,檢查的官員會按例去查。
春寒料峭,但是城中相比去年冬天可要暖和,朱元章看了眼自己孫媳婦牽著兩個孩子,樂呵呵的。
鳳陽府各鄉的馳道已經不再是黃泥爛地,而是河沙與礦沫鋪墊,城中道路用青石鋪成。
路上行人興喜氣洋洋,叫賣的貨郎更是一聲接著一聲
朱文基與朱文墉都是第一次接觸民間生活,這給了他們接近百姓的很大機會,甚至給他們帶來顛覆性的衝擊。
身為太子的朱文基滿面紅光,笑著說道:“為民,先要了解民,如今見到的景象,與之前的想法相比,簡直是天差地別。”
當初朱文基告訴朱雄英,他要給百姓每個人打一架馬車,大家遊玩多開心啊。
今日他自覺羞愧,用自己對事物之看法加在百姓身上,豈不是荒唐。
這幾日他做了“百姓”,買一桌好酒菜都要幾兩銀子,而幾兩銀子可買許多包子。
百姓中對於包子饅頭,更加的受用歡迎,而頓頓大魚大肉謝,簡直是富人的生活。
普通百姓不喝茶,喝井水,賣茶的棚子裡,茶也是茶葉沫子,而宮裡那些人糟蹋的茶葉實在是可惜。
朱元章跟在身後,道:“鳳陽高牆離這裡不遠,或許咱們坐馬車可以去看看,文墉你要去看嗎。”
朱文墉當即明白意思,道:“絕不會再有那些念頭。”
幾人來到離淮河很遠的農田,這裡有幾條水渠,很寬很深,正是因為兩條南北東西縱橫的渠,將淮河水引至百姓田頭,水車嘩啦嘩啦的。
朱文墉從沒見過這麼大的水車。
他所見的都是宮裡的小模型。
朱元章自豪道:“知道這是誰讓修建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