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正旦,正式改元武憲。

天還未亮,朱標便讓徐輝祖等武將領軍駐守奉天門,衛子狼則是命成武軍駐守在皇城的各角落。

歷史上從明仁宗開始才在承天門舉行登基儀式,但是明初都是在奉天殿繼承大寶。

奉天殿前,看著被撤走的龍輦以及帝王用的龍毯,乃至千人教坊司與宮廷樂隊都在朱雄英的指揮下搬走,除了祭宗廟和天地的禮儀沒有少。

站在旁邊的朱標原本要一板一眼的禪讓,卻傻眼了,他實在不知道自己的兒子在登基大典上搞什麼,做皇帝不該是每個人都想要的,也是朱家人最榮耀的時刻,為何搞得如此灰溜溜。

“你真的打算不隆重了?”朱標轉過頭詢問,他不確定的看著朱雄英。

朱雄英點頭:“是,在兒臣眼中哪怕是登基大典在浩蕩,也不過是過眼煙雲罷了,只是名正言順一些,可是兒臣是父皇嫡長子,又是太子繼承,論資質最為正統而言順。

皇位只不過是,讓兒臣今後的政令更好的實施罷了,只是穿的衣袍上多了幾章圖案與龍紋,許多事還是需要兒臣親力親為。活在禮儀中,不如活在大明百姓與君臣的心中。”

朱標瞥了他一眼,“你小子,我懷疑你是得了便宜還賣乖,皇位送到你這裡,你卻告訴我不過而已。”

朱雄英笑道:“那省下來的銀子我想要用在下西洋和恢復百姓農耕上面可以嗎。”

“你是皇帝,你說了算。”朱標哼了句,將玉璽莊重而神聖的交到朱雄英手中,並問他:“今後如何打算?可不能再殘殺官員。”

朱雄英接過玉璽,直言自己殺人也是有原則的,不是誰人都殺,若是自己做的不好,便親自摘冠請朱標回來繼續主持朝政。

“我不是不會回來啦,我要帶著你皇爺爺去遊山玩水去,去看看那些兄弟們,看看他們的封地。”朱標堅決擺手說道。

朱雄英對著朱標恭敬行禮,並大聲道:“兒臣尊父皇為太上皇帝。”

………………

鄭和宣讀詔書,奉天殿內外文武百官再次高呼。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讀完禪讓書,朱標便笑盈盈的離去。

站在奉天殿外廣場的高麗使臣,以及倭國大名,占城呂宋,乃至琉球藩屬國,都津津有味的看著這一幕。

朱雄英看了眼手邊的另一盒子,雙手捧起,那是皇后的寶璽,也是他要交給徐妙錦的。

“皇后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旁邊的史官與畫師都在記錄這一刻的大典。

文武百官開始高呼,大明最高的五拜三叩首禮儀,高呼萬歲。

朱雄英穿著硃色龍袍,帶著烏紗翼善冠,大步向承天門而去,在那裡有大明朝的所有臣子官員。

陽光照耀在漢白玉雕刻的欄杆上面發出耀眼光芒,朱雄英雙手做拱,仰起頭對著紫金山方向道:

“臣朱雄英,乃洪武之嫡孫,再此叩告天穹,日月山川,天地皇祗,臣為漢家之君,願上應天道,下順臣民。

臣於今日正旦,大年初一,改元武憲,恭詣太廟。冊封徐氏為皇后,佈告天下,鹹使聞知。

願天佑臣之大明,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四海昇平,河清海晏,養精蓄銳而達四海!”

登基詔書原本解縉和楊士奇三人改了四十多次,但是最終仍舊覺得不是很滿意,朱雄英乾脆自己下場,給自己搞了大白話。

待宣告完畢,午門城樓上將士揮旗吶喊,江邊九十九門火炮齊發射,震得人不自覺顫抖。

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乃至其他藩王皆在承天門下而戰,朱允熞和朱允熙,朱允熥四人,看著站在城樓上的新君,不由得想起他們的皇爺爺。

“陛下太像皇爺爺。”朱允熙道:“要是二哥在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