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在眾人期待激動的等待中,中秋這一天如約而至,沒有來的太快,也沒有來的太慢,一切剛剛好。

秋陽和煦,微風不燥。

當京城的晨鐘敲響時, 午門大開。

雄雞一唱天下白,朱元璋登基祭天的鐘山之陽,紫禁之巔,新建不久的禪讓石臺已經人頭攢動,密密麻麻。

文臣武將列作兩排,大明的藩王和勳貴,駙馬王公, 悉數聚集於此。

山下百姓浩浩蕩蕩延續到京城的城門口,城牆上,民宅屋頂上,到處都是人,黑壓壓的像一塊幕布。

整個禪讓大典的典禮儀式,整整持續了五個時辰,各種禮節,這還刨除了不少沒用的禮節,光是值得去做的禮節就費了許久的時辰。

第一個,就是洪武大帝朱元璋願意將皇位讓給嫡長子,太子標,住在後宮的偏殿,對外這麼說,實際老朱早就給自己安排了去處。

因歷史上朱標和朱雄英的薨逝遭受打擊,朱元璋到後面身體不好,但是如今他身體倒很硬朗,就是看太多奏疏就老眼昏花,腦子是十分清醒的。

其次, 就是新朝的年號, 文康!

朱標是沒有皇后的, 原本禮官建議按照時間,該追太子妃呂氏為皇后。

但朱元璋覺得不妥,皇后的兒子自然要做太子,隨後命禮官將太子妃常氏追封皇后。

這樣皇太子就是朱雄英!

如此才理所應當。

禪讓大典最基本,最重要的事情確立,其他的封賞都是到奉天殿後,進行加封。

按照朱家的老規矩,大傢伙是要在武英殿吃飯的,吃完飯都站在奉天殿的廣場,宗人府宗正秦王朱樉,主禮官晉王朱棡主持。

文臣武將站在殿廣場,等待朱標去奉天門的城樓上,巡視百官和將士。

隨後回奉天殿,由朱元璋親自把玉璽交給朱標,文臣武將按照次序對新君進行朝拜。

這些都只是平常的禮。

接下來才是御前內侍準備替朱標宣讀詔書。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昔我父皇洪武皇帝,龍騰淮右,橫掃北地, 驅除韃虜, 恢復漢家,建元洪武。

一,今年仍以洪武年為紀,其改明年為文康元年,刑名依《大明律》。

二,文武百官皆按原班為用,不做大改,朕望,惟漢家俊傑盡其用,漢家將士護萬疆,外鎮邊夷,內附百姓。

朕嫡長子,雄英,年少有為,心懷百姓,今為太子。

追封太子元妃常氏為孝康皇后。

特晉翰林大學士劉三吾為太子少師……”

新朝新氣象,詔書下達,眾人皆知太孫是鐵板釘釘的太子,這一點沒有任何疑問。

周乾這是,太子穩了。

朱允熥,朱允熞和無數道目光都紛紛向他看來,似乎有許羨慕與敬佩。

此刻朱樉,朱棡,朱橚,朱棣,朱楨,朱柏……等藩王帶著群臣,對站在奉天殿上的朱標朝拜。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人聲音響徹大殿,對於周乾來說朱標當皇帝,還有個好處就是,他可以好好忽悠自己老爹進行改革,最先應該設立內閣。

至於做太子,這原本就是他自己預料到的事情,沒有什麼大驚小怪,往後整個天下都是他的。

想到這裡,周乾就有些暗搓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