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給朱元璋的經濟啟蒙(第1/2頁)
章節報錯
藍玉剛坐下,周乾道:“舅老爺是來當說客來了。”
“誰說我來當說客,我是這幾日不見你,過來看看你。”藍玉其實也沒搞懂朱元璋的意思。
說不同意吧,他讓自己來找自己外甥孫。
說同意吧,也沒給個準話,藍玉也不敢假傳聖旨,便磨嘰來磨嘰去,從穿衣吃飯磨嘰到人生道理,再磨嘰到大明軍營那些事。
“多收商稅不是小事,就算陛下同意收取,恐怕六部那裡也不會順利透過的。”藍玉說道。
藍玉雖然是武夫,但是這些事情他還是看的很明白,那些文官不會這麼輕易同意的。
“這簡單,就像上次殺東瀛使者一樣,只要老朱點頭,小朱支援我,這些六部尚書我都敢收拾。”周乾喝了口茶說道。
藍玉身子一震,看向周乾,他都惹不起文官那張嘴,自己外甥卻說自己敢收拾文官,真是讓他有些驚訝。
總之周乾說這話絕對不是什麼裝逼之類的,往後幹什麼不要錢,沒錢就靠國庫那點兒?連牙縫也不夠塞。
農業只是基本盤,商稅是他在大明邁出的第二步,他設立的民技院和農學院哪個不要錢。
商稅再細分,各種稅收的合理收的平等,誰敢鬧騰,他就不相信自己殺個嘰歪多事的文官,大明就會倒塌?
只要大明百姓這個基本盤在,主要骨架在,不亂就可以。
明處的文官還是有骨氣的,但是越有骨氣越難辦,他們個個想留名青史成為清流名儒。
這就意味著很多事都會有人去嘰歪的,但他不怕,選擇了就去。
從唐開始,宋朝,元朝,清朝的農業稅都要比明朝高,而明朝的農業收稅大約有百分之四,明末時更低,到了百分之二。
從洪武初年開始,農稅大概為沒畝交兩鬥到四鬥,越往後面,又減少到一斗左右。
農稅雖然低,可政令到達各地後都不能完完全全的收上來,這皇權也不下鄉,許多土地都被富戶鄉紳兼併,百姓土地流失。
然後大地主,大鄉紳又透過各種手段,特權不斷的減少交稅,甚至不去交稅。
開荒土地再增加,人口增加,但是稅收卻越來越收不到,朝廷國庫就陷入到空虛。
因此農稅要收,商稅也要收,就很有必要。
否則越往後,文官士紳會成為土地和工商的主要壟斷者,成為大地主和大商人的利益代言人。
面對藍玉的詢問,周乾還是很斬釘截鐵的給了回答:“舅老爺,你還是回去告訴老朱,收商稅的好處,讓他好好的想想,別那麼固執己見。”
藍玉縮了縮脖子,自己敢這麼和陛下說,都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便搖搖頭道:“記不住,你寫下來,我拿回去給陛下看。”
你孫子寫的,你總不會發脾氣搞我吧……藍玉催促道:“你寫,寫出來。”
看到周乾的信,朱元璋還當是自己大孫認錯了,高興沒幾分鐘,看到內容就皺著眉頭。
“咱不是不敢收,這些商人欺行霸市的多狡詐,咱要是鼓勵他們多發展商事,這不是告訴天下人,咱開始重商事了嗎。”
朱元璋也是要面子的,之前改的商稅低,現在要重新提高去收,還要鼓勵發展,一時半會兒誰能接受。
隨後朱標將一本薄薄的簿子遞給朱元璋道:“這是周乾自己寫的。”
朱元璋拿過來看了看,一本藍色封皮書而已,他念道:
“酒水豆漿經濟學,又名明朝經濟那些事兒,為什麼酒水要用壇裝,而豆漿要用碗來賣?
為什麼大明青樓裡茶水要收茶水錢而看大堂歌舞卻免費?為什麼外表端正清秀的仕子更容易高中?”
朱元璋一條一條看下去,腦子也跟著簿子裡的問題思索,滿腦子都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