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朝會曹爽鬥眾臣、宣武場泰初會群英(第1/2頁)
章節報錯
早在今日的朝會之前,朝中一些嗅覺靈敏的大臣就已經察覺到了大將軍曹爽想要伐蜀的意圖。
而伐蜀,自然是為了樹立軍功,太傅司馬懿一黨的老臣們察覺到這一點以後,自然都打算竭力反對曹爽的徵蜀計劃。
司馬懿老謀深算,早就聯絡了七子司馬駿給皇帝說了比武奪帥一事。皇帝年幼貪玩,聽了比武奪帥的事情,自然是十分開心。
司馬懿成竹在胸,聽完曹爽提出了伐蜀的建議後,他並沒有表示反對,反而對此表示贊成。朝中一干老臣此刻是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一下子全都懵了。
曹爽聽了司馬懿的話,心中一驚,他心想,自己表弟的眼光果然毒辣,司馬懿果然是深不可測,此時以退為進,很明顯是想要將伐蜀這件事情攬到他自己的頭上去,屆時如若取勝,司馬家的功勳自然更加煊赫,即便不能取勝,司馬家之前積攢的軍功人望,也不是輕易就能撼動的。
相反,如若此次讓自己這個大將軍掌握伐蜀之戰的主動權,一旦取勝,司馬家的地位自然會一落千丈。可以說,今日廟堂之上,伐蜀的主帥人選,直接決定著曹爽與司馬懿的興衰榮辱。
曹爽此刻又想:幸好泰初提前想好了對策。
就在這時,司馬懿終於開口了:
“陛下,老臣以為,朝中人才濟濟,伐蜀之戰,選帥一事難以快速定奪,只怕會影響國家大計,不如舉行一場兵法課考,再舉行一場比武奪帥,如此則朝野上下均無異議。”
皇帝曹芳雖然已滿十二歲,且已行過了冠禮,但畢竟少年心性,一聽比武奪帥這樣有趣的事情,自然按捺不住,不等曹爽開口阻止,便已滿心歡喜的答應了下來。
曹爽有夏侯玄獻計,此刻自然留有後招,他微微一笑,出班奏言道:
“啟奏陛下,微臣自任首輔大將軍以來,未立寸功,此番伐蜀,微臣想要親自擔任主帥,為陛下開疆拓土!”
皇帝聽了這話,心中涼了半截,看來比武奪帥是看不了了,可緊接著曹爽又開口道:
“不過,此番伐蜀乃是國家大事,微臣獨木難支,因此想要選拔一員強將擔任副帥,比武奪帥之事,微臣亦極力贊成,還請陛下準臣舉行選拔副帥之事。”
誰來擔任主帥,皇帝本來就不太想幹預,他方才同意比武奪帥,無非就是想看場熱鬧的比武而已,如今比武奪帥變成比武奪副帥,貌似也沒有太大的變化,因此皇帝聽了這話,頓時又開心了起來,連忙將此事答應了下來。
司馬懿的臉色此時此刻有點難看。他沒想到曹爽也變得這般奸猾,直接來了一招釜底抽薪。如今選帥變成了選副帥,如今無論是誰擔任副帥,一旦獲勝,肯定都變成了曹爽的功勞。
司馬懿念及此處,眼神中增添了一絲不易察覺的狠厲之色。
————————
數日之後,司馬懿和曹爽安排的十來位副帥候選人紛紛來到了設定好的考場。夏侯玄、司馬師、司馬昭等人都是將門之子,兵法課考自然難不住他們,幾人的課考對策可以說是各有千秋。透過兵法課考選拔的眾人,可以說都具備擔任副帥的能力與資格。
最後,便是皇帝最為期待的比武奪帥了。
轉眼間,便到了比武的日子。此番比武,是為上戰陣做準備,因此比試的專案共有三項馬上功夫:一比騎射、二比馬槊、三比短兵。
比試的場所,自然還是選在宣武場,由於此事算是這幾年來軍中少有的盛事,因此京城各營沒有輪值計程車兵將帥全部都慕名前來觀看。
今日屯騎校尉司馬駿和他麾下屯騎營計程車卒也來到了校場,司馬駿左右觀望,發現除了曹文叔的中壘營、曹則的中堅營、曹訓的武衛營部分士卒,以及“五校”大營的甄毅、甄暢、卞琳、郭芝四大外戚長官之外,就連身為城門校尉的甄德也來湊熱鬧了。
諸營之中,唯獨夏侯玄麾下的護軍營、驍騎營、遊擊營三大營,此時此刻正在夏侯奉、於桓、陳泰幾人的指揮下擔任戍衛皇城的任務。
甄毅、甄暢等人乃是閒散貴戚,且此刻皇帝也在宣武場中,此時率領五校兵卒在此護衛自然是順理成章,可是甄德身為城門校尉,負責著洛陽十二城門,責任重大,此刻居然還敢來湊熱鬧。
此刻,司馬駿心中對大哥司馬師招的這個新女婿的評價,又低了一截。
不多時,鑼鼓陣陣,十來位參與比武奪帥的青年才俊們紛紛打起了精神。
第一場,比的是騎射。
在宣武場的馬道東側,設立著百步開外的木靶,透過課考的十人,每人都會攜帶十支箭,而後順著西側馬道策馬奔騰,進行騎射。
場外士卒三通鼓聲敲罷之前,參賽者的十支箭就必須放完。十箭中可中六箭,便算是透過了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