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荊襄疑變、五丈星隕【壹】(第1/2頁)
章節報錯
東吳上大將軍陸議派去給吳帝孫權送信的親兵韓扁被魏軍抓獲的訊息,很快便傳到了吳軍上下的耳朵裡。
一片青旗招搖的吳軍江夏西大寨中,一個眉目嚴毅,身著厚重札甲、腰懸寶劍的中年將軍,此刻正在大帳中來回踱步,帳外執戟的親兵不時可以聽到鐵甲甲葉“倉啷啷”響動的聲音,以及一聲聲長長的嘆息。
此人正是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兄長,號稱諸葛氏“虎才”的東吳大將軍、宛陵侯諸葛瑾,諸葛子瑜。
雖然陛下攻打合肥新城失利,但並沒有旨意讓孫韶、張承二位將軍,上大將軍陸議還有自己撤軍,因此他還打算和陸議再好好商議商議怎樣攻取襄陽,可沒想到的是,今天一早他就就聽聞了陸議親兵韓扁被魏國夏侯獻所擒的訊息。
諸葛瑾心想,這韓扁一向辦事牢靠,怎麼這次卻如此魯莽,竟被魏軍生擒了去!
他哪裡知曉,此番如若不是一心想要立功揚名、新近升任為魏國領軍將軍的夏侯獻親自帶隊巡邏,韓扁便可以順利透過魏軍隘口。
諸葛瑾再三思考之後,心中還是十分焦灼,他決定給身在江夏東大寨的陸議寫一封親筆信:
“伯言如唔:陛下大駕已旋,而賊又得韓扁,此時彼已具知吾軍細巨,且漢水退潮,河道將幹,宜當急去。”
諸葛瑾這一封書信送去,沒成想竟如泥牛入海一般,沒了音訊。
要不是兩大營間的道路都由本國士兵把守,他一度都懷疑自己派去的信使是不是也被魏軍抓走了。
諸葛瑾沒收到陸議的回信,於是派人前去打探東大寨的詳情,這一打聽,諸葛瑾才知道,陸議既未有進軍的意思,也沒有撤軍的跡象,反而每日間都命麾下士卒種葑種豆,自己則與麾下諸將弈棋、射箭、投壺,竟沒有半點信使被抓的焦躁。
諸葛瑾畢竟也是多智之人,他心想:伯言一向多智略,他如此做,其中定是有重大緣故。
想通了此節之後,諸葛瑾覺得自己有必要親自跑一趟東大寨,與陸議當面商議一下。
吳軍的江夏東大寨,共有士卒兩萬餘人,全數由上大將軍、江陵侯陸議陸伯言統轄。
諸葛瑾臨走之前,將西大寨兩萬五千人的防務交給了自己的長子諸葛恪全權處理,諸葛瑾相信,自己的長子已然成長成了一個可獨當一面的大將,且又天資聰穎、也有臨敵經驗,因此在行軍打仗方面,即便是征戰沙場多年的自己,恐怕比起兒子來,也還是有所不如。
東大寨內,諸葛瑾正乘著一輛二馬軺車,朝著上大將軍的帥帳奔去,本來軍營之內不許車馬通行,但諸葛瑾身為一品大將軍,乃是國家上將,自然有此特權。
諸葛瑾自營門到陸議的帥帳,光是乘車就走了小半個時辰才到。
而陸議則像是早就知道諸葛瑾會來一樣,他早就帶著自己的鼓吹樂隊,在帥帳之外相迎了。
諸葛瑾眼見此景,心中感到更加的踏實了,他大踏步趕上前去,抓著陸議的手說道:
“伯言吶,我可算是見到你了!”
陸議只是一笑,繼而左手一揮,示意讓麾下的鼓吹停止吹奏,他右手輕輕一轉,反把諸葛瑾的手臂,帶著諸葛瑾就往大帳中走去:
“走吧子瑜,你我到帳內詳談!”
帥帳內,陸議早就備好了蘭陵美酒與武昌鱸魚,諸葛瑾正好尚未用午膳,二人略略寒暄了兩句之後,就開始一邊暢飲,一邊詳談起了前線的軍情。
諸葛瑾執箸夾起一塊鱸魚,一邊細細咀嚼,一邊說道:
“伯言,此番韓扁被擒,我軍在此處的軍情機密,恐怕是保不住了,你我率領的這東西兩大寨,只怕也是得速速撤離了吧?”
陸議舉樽暢飲了一樽蘭陵酒後,臉色變得凝重了起來,他回答諸葛瑾道:
“子瑜所言,言之有理,然你我定不可就此倉促撤軍。我先前遣韓扁前去追趕陛下車駕,是想讓陛下暫在江北宿營以作休整,以圖伺機而動,不要就此撤入江南,然不意韓扁遭擒,此計難成。曹逆既知陛下大駕已旋,彼在合肥之南自再無憂慮,因此魏軍必定會將兵鋒專力指向吾江夏大寨,以及公禮【孫韶之字】的淮陰大寨。此次陛下進攻合肥已然失利,我三路大軍軍心已然受沮,倘若你我撤軍過速,一旦曹叡派遣諸將順勢南下,屆時追亡逐北,我大吳非但此戰一敗塗地,就連江北淮南一帶只怕也非我大吳所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