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跟南陽豪強的第一次會面就這麼不歡而散了。

不對,不是不歡而散,而是已經針鋒相對了。

臉皮都撕破了。

兩邊都很有把握,對方會認慫服輸,故此誰也沒有留任何餘地。

南陽豪強是想繼續掌握主動,對南陽的主宰。

陳元這便是想徹底壓服這些豪強,讓他們聽自己的指揮。

當然,最根本的是陳元想要豪強把土地和人口這兩個最根本的東西交出來。

兩方利益是不可調和的。

於是,各自都做好準備。

陳元這邊調兵遣將,發信給劉備,調一百多人來南陽補充空缺。

鄧錫龍這邊也在各種搞事情。

這些個人回家之後,直接給自己家族子弟傳訊,立馬辭官回家,並將其中利害關係說明。

絕大部分的人都聽從了家族召喚,掛印而去。

只有極少數的幾個人並沒有如此。

這些人是真正具有報國之心的。

對於自己家族的一些行為早就看不過眼,現在自然更不可能聽從家族的命令,辭官回家了。

這些明顯在對抗官府和州府,這種行為已經犯了忌諱了。

這極少數的幾個人其中便有婁圭、李肅和趙諮三人。

婁圭,曹魏時期著名謀士、將軍,婁圭年輕時與曹操有交情,曾經隨曹操平定冀州,南征劉表,擊破馬超,立有功勞,連曹操都感嘆他的計謀。這是一個謀士型的人物。

李肅,這個李肅可不是那個說服呂布任董卓為乾爹的那個,此人乃是後來東吳大臣,這是一個名士。

趙諮字德度,南陽人,博聞多識,應對辯捷,現為南陽一縣縣令。

這三人之中,婁圭的才能是最高的,其他兩個人也是中上等的人才。

此三人之所以沒有聽從家族的命令辭官,一來是他們的家族並不是很大,在南陽排不上號的。

二來三人的名聲都不小,家族對他們的束縛也很小了,基本上可以憑藉自己心意行事了。

所以,當陳元知道這三個人沒有辭官的時候,臉上露出讚賞之色:“此三人均為志慮忠誠之輩,可為大用啊。”

當即,陳元就調三人回南陽,兩人充實太守府,至於婁圭,陳元準備把此人帶會襄陽。

以婁圭之才,在劉備身邊更能發揮他的能力。

因為這傢伙後來投靠曹操之後,很多重要的事情曹操也時常請教他,但是沒有讓他掌握兵權。

這說明一個問題,婁圭是一個參謀型的人才。

參謀長之類的職務才最適合他。

陳元下了命令將三人調回宛城,就當官吏拿著文書要出去的時候,陳元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

他問旁邊的秦頡:“初起公,你說鄧錫龍他們現在知不知道婁圭他們沒有辭官?”

秦頡絲毫沒有猶豫:“當然是知道了。”

陳元點點頭:“以這些人的性子,如果知道了還會留三人性命嗎?”

秦頡一驚:“子初你是說,三人有性命之危?”

陳元點點頭:“我向來是不敢對這些豪強中人抱什麼期望的,我現在肯定,婁圭三人已經出於極度的危險之中,也許在官衙他們還能保的性命,可是一旦上路返回宛城,必然性命不保。”

秦頡站起身道:“既然如此,我親自去接他們回宛城,我就不信,他們還敢殺我。”

陳元擺擺手:“何必勞煩初起公,況且這些人喪心病狂,說不定還真的敢襲殺初起公你呢。”

陳元想了一下,突然一笑:“好,既然如此,我就看看南陽豪強到底有多少膽量。”

陳元把呂布和張遼喊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