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大噴子和行為藝術家(第1/5頁)
章節報錯
這話什麼意思?
陳元這話暗含的意思就是,孔子在寫《春秋》的時候,用了春秋筆法。
所謂春秋筆法,也並非是歪曲事實。
而是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
《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汙,懲惡而勸善,非賢人誰能修之?
所以,寫《春秋》的目的不在於此,記錄史事只是孔子著述的手段而已,其目的是為了“懲惡而勸善”。
也就是說,《春秋》看著是歷史,實際上確是經義,懲惡而勸善。
要不然孔子為什麼用春秋筆法。
如果按照史學家的觀念,記載歷史的第一要務那就是實事求是,不要有立場,是什麼就是什麼。
而孔子已然是在避諱,那就沒有把實事求是放在第一位了。
比如《春秋·僖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
並沒有記載僖公即位的事情,就是因為當時閔公喪亂,僖公出逃,然後才返回國內。如果記載僖公即位的過程,那必然會牽扯到國內大亂的負面事件。
所以,孔子略過這一點,不彰顯當時的醜事,但也不粉飾歷史,只以不正常的記錄方式來表明這一段不光彩的歷史。
這就是在為尊者諱了。
但是你不寫人家怎麼知道這事情?
這就很容易給後人造成混亂的。
既然不能如實記載,那就不要稱自己是史書了,老老實實說是經文就好了。
作為熟讀春秋的荀悅自然知道陳元說這的這句話。
這話是孔聖在寫完春秋之後說的。
只不過,關於這句話的含義,一直都有不同的解釋。
聽到陳元說這句話,荀悅不屑的一笑:“陳子初,汝技窮也,這一句話正揭示了春秋是史非經,正是因為孔聖如實記錄了史實,得罪了食肉者,正所謂食肉者鄙,其罪孔聖者必是食肉者也!”
這荀悅真的是有兩把刷子,直接翻盤,用陳元的話來對付陳元,扳回一局。
臺下很多人都贊同的點點頭,荀悅說的很對啊。
孔聖的確在春秋之中記載了很多國君和貴族的不光彩的事情,從這一點上來講,孔聖人的確是有大功的。
然而,陳元會就這麼認輸嗎?
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陳元哈哈一笑:“好,荀仲豫,既然你這麼說,那我問你,元年春王正月作何解?”
陳元你這是一擊必殺。
你說孔聖如實記錄史實,那這一句又做什麼解釋?
這就是正式進入辯經了。
前面是兩人甩出自己的論點,下面就要用各種方式來證明自己的論點了。
陳元先是丟擲後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這句話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荀悅反手一擊,反而用這句話來證明了自己的觀點。
陳元這是又出一招。
這一招不一般,直搗黃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