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書法痴迷者(第1/2頁)
章節報錯
陳元之所以把鍾繇放在自己招攬的人才計劃裡,原因有一個,那就是鍾繇在歷史上曾經相助漢獻帝東歸,算得上是對漢室有好感的人之一了。
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陳元需要一個書法家。
蔡邕固然是當世之名的書法大家,但是畢竟年紀大了,有些事情不能勞煩他去做。
如果能把鍾繇招攬過來,那就很好了。
而且活字印刷術的字模用楷體比用隸書要方便的多。
而鍾繇恰好就被稱為楷書鼻祖。
這不把鍾繇弄過來,天理難容啊。
蔡邕的名頭果然好用,沒多長時間一位長相頗為俊朗,身著褐色直裾的青年男子便走了出來。
青年男子還沒完全站穩,便對著眾人揖禮一拜,激動的說道:“敢問哪位是伯楷公高徒陳元陳子初?”
鍾繇不愧是能和書聖王羲之相提並論的書法大家,對待書法作品有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執念。
聽聞蔡邕弟子前來拜見,剛才正在房間裡練字的鐘繇接到看門的下人送上來的名帖後,放下手裡的毛筆,抓起名帖就往外跑,生怕自己怠慢來客,而錯過與書法大家切磋的機會。
陳元看到鍾繇激動的樣子,心裡對招攬他的信心大了一份,不慌不忙的回了個禮,慢慢的說道:“元常先生,在下便是陳元陳子初,這次冒昧前來,實在唐突,還請先生見諒,聽聞先生書法精妙絕倫,今日前來拜訪先生,希望先生能傳授一二。”
鍾繇擺了擺手,說道:“子初過謙了,汝乃伯楷公之高徒,豈敢說傳授?學無先後達者為師,元常反倒想與子初請益一二伯楷先生之飛白體,還請子初勿要藏拙啊。”
陳元謙遜的說道:“元常先生這是折煞元了,先生若不嫌棄,元願與先生相互交流,一同探討書法技藝可好?”
隨後,鍾繇有與司馬徽和郭嘉等見禮之後,鍾繇便做了一個請的手勢,前面帶路領著陳元一行人往府內走去。
穿過綠樹成蔭的前院,鍾繇在一處單獨而建的房間外停下,推開門走了進去,陳元跟著進去後發現屋內陳設極其簡單,寬敞的房間內佈滿了木製書架,書架上堆滿了竹簡,地面上也散落了一地的竹簡,幾乎連個下腳的地方都沒有。
看到陳元站在房間門口沒有進來,鍾繇雙臉微微泛紅,有點不好意思的說道:“讓子初見笑了,這間房屋我一般不會讓下人打掃,才看起來顯得亂些。”說著,還不小心踩到了一卷竹簡,一個踉蹌差點摔倒,鍾繇訕訕一笑,快速拾起地上的竹簡放在木架上了。
陳元投過去一個不介意的眼神,幫助鍾繇收拾出一條能過人的小路後,跟著鍾繇走到書案前。
書案兩邊同樣放著成堆的竹簡,中間空出來一部分放著幾支毛筆,一個硯臺和幾塊墨。
鍾繇順手拿起一隻毛筆,蘸了蘸硯臺裡的墨水,大筆一揮在一塊空白的竹簡上寫下:“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看到鍾繇行雲流水寫出了論語開篇第一句,陳元不禁稱讚道了聲好。
鍾繇甚是滿意的拿起竹簡,小心的吹了吹,待墨跡稍幹,側開身子說道:“這幾個字如何?有不妥之處請子初加以指正。”
不拿出點真材實料,怎麼能收服鍾繇。陳元不再矜持,點評道:“先生的字可謂是入木三分,雖仍殘留極少的隸筆書寫方式,但結體略寬,橫畫長而直畫短,看得出這是種新字型,但字型體型還是稍微方扁一些,不夠方正。筆畫的轉折之處略顯圓滑,稜角不夠分明,導致看起來會欠缺神采,少了點韻味。”
鍾繇聽到中肯的點評,若有所思。
光說不練假把式,陳元清楚剛才小露一手還不足以征服鍾繇,於是拿起桌上另外一隻毛筆,找出一個空白竹簡,用後世廣為流傳的楷體,工工整整的寫著:“古之慾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鍾繇拿起竹簡小心翼翼的捧在手心欣賞,像是捧著塊價值連城的美玉,邊看邊念:“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一氣呵成,不做任何修改,這是陳元的自信。緩緩放下手裡的筆,陳元抬頭看到鍾繇睜大雙眼愣在了那裡,一動不動。
此刻的鐘繇依舊無法相信,眼前十幾歲的少年竟然創作出這般曠世之作。
想來也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就算從孃胎裡開始練書法也不過是十幾年的光陰,能把字寫得極好已經是天才了,更何況陳元竟寫出來了一撇一捺,一豎一橫間都充滿了力量的新字型。
縱然他是伯楷公的高徒,可是這與伯楷公的飛白體完全是兩種不同的字型。
鍾繇就算絞盡腦汁也想陳元是個穿越者,也絕對想不到歷史上他會是後世廣為流傳的楷體字型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