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點點頭:“老師所言不差,大將軍的確可盡掌京中兵馬,然如若何皇后到時不許又如何?”

蔡邕疑惑的看向陳元:“皇后與何進乃一母同胞之兄妹也,怎會生出齷蹉。”

陳元笑道:“皇后久居宮中,必與宦官親近,兼之張讓等人手段不凡,慣會諂媚,必可讓皇后信任也,到時有皇后相保,大將軍又不是一個有決斷的人,未必可下決心除去這些閹人,一旦如此,如若有人建議外藩入京,大禍必至。”

說真的,陳元覺得除掉幾個太監,居然要召四方英雄勒兵入京,這個提議真的是很操蛋。

提這個建議的人絕對是必有用心,心懷叵測之人。

而何進居然能夠採納,充分說明了何進的政治智商的低下。

任何時候,中央朝廷召集地方軍隊入京都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情。

如果不是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都不可能讓地方軍隊入京的。

這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因為地方軍隊不必中央軍,忠誠度上沒有保證,萬一這掌兵之人心生他念,到時候必定是一場浩劫。

但凡是一個有點頭腦的人,都不會同意這個建議。

可是何進偏偏同意了,只能說他該死。

何進是該死之人,提這個建議的人也好不到哪裡去。

提這個建議的人,肯定是別有用心的人。

因為禍亂中央,打擊漢室威信正是這個人所期望的,此人便是袁紹。

按理來說,袁紹絕對是一個聰明人,不應該提出這麼一個建議的。

可是,他偏偏提了,這是因為什麼呢?

理由很簡單,他就是要禍亂漢室,打擊劉家威信,袁氏可取而代之。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勢力之龐大,在豪強之中不作第二人選。

而且汝南袁氏的家傳經學是孟氏易,其中有陰陽災變的內容。

而東漢讖緯之說很是盛行,其中有這麼一句名為代漢者,當塗高也。

這家戶被很多人都利用過,而到了這個時候,袁家自認為當塗高乃是袁也。

這只是其一。

實際上根本原因乃是袁氏作為當時豪強第一,實力已經膨脹到了一定程度,自然而然的就生出了許多野心。

看袁紹和袁術的名字以及他們的字就可以窺視一二。

袁紹,字本初。

紹者,繼也,表字本初,本,植物的根;初,裁衣之始,謂其繼承初始的根基。

看上去沒啥問題,實際上大大的有問題。

這個本初的初字結合袁術的公路二字看,顯然就由開創一國基業之意了。

公路,當塗者高也,這是袁術自己的理解,也許這也是袁家的理解。

很顯然,再給袁紹和袁紹取字的時候,多多少少也透露出了袁家取而代之的野心。

在這種家學薰陶下的袁紹和袁術,後面做出的種種行為也就可以理解了。

這就是為什麼袁術會稱帝的原因之一,不僅僅是因為當時袁術的勢力極其龐大,更有這一方面的催化。

蔡邕搖搖頭:“何人如此愚昧,竟會建言外藩入京?”

陳元莫測一笑:“不是愚昧,也許是別有用心呢?要知道高祖那句大丈夫當如是也,激勵的可不僅僅是太祖一人,像弘農楊氏、汝南袁氏未必沒有這個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