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說服蔡邕(第1/2頁)
章節報錯
陳元搖搖頭:“老師此言差異,天下之亂從此始矣。”
蔡邕大驚:“子初何處此言,黃巾將平,天下復安,何來始亂之說?”
陳元面色淡然:“黃巾之亂不過其表而已,禍亂之根源早已深種,如今不過是剛剛爆發而已。”
蔡邕眉頭緊皺:“根源為何?”
“根源有三,外戚、宦官、豪強。”
蔡邕聽了,頓時默然。
作為一個史學家,蔡邕還修過東觀漢記,對於陳元說的這三個根源有著比較清楚的認知。
可是,東漢立國之時就是依仗豪強之力,這才打敗了王莽以及一干割據勢力,根子裡對豪強的抑制就很弱,甚至談不上抑制。
至於外戚和宦官,不過是皇帝為了平衡朝堂而製造出來的勢力,只是後來失控了而已。
沉默了一會,蔡邕問道:“如今之時,為之奈何?”
陳元當然是有答案的啊,既然這個屋子已經徹底腐朽了,那就另起爐灶啊。
只不過,陳元肯定不能跟蔡邕這麼說,因為蔡邕是忠於漢室的。
只能用另一個藉口了。
“老師,你覺得當今天子可是英明之主乎?”
蔡邕臉色大變:“子初休得妄言。”
陳元蠻不在乎的搖搖頭:“老師不必如此,當今天子賣官鬻爵,外不抑豪強,內寵宦官,朝廷闇弱,不為英明之主矣。”
蔡邕臉色變換,雖然陳元說的很難聽,可是陳元說的卻是事實。
當今天子雖有振奮之心,但是行事過於荒唐了一些,確實不能說是一位英明天子。
陳元看到蔡邕預設,便繼續說道:“老師,當今天子不可輔佐,何不從宗室之中挑選一位英明之主,行伊尹霍光之舊事,中興大漢,也對得起兩漢諸位先帝。”
蔡邕發現,自己小瞧了自己剛收的這位徒弟,沒想到自己這個徒弟竟然想行伊尹霍光之事,他就不怕步霍光後塵嗎?
陳元自然不怕啊,有什麼好怕的。
現在都是在瞎幾把忽悠而已,他怎麼可能去做霍光那種事情,真是閒自己活夠了嗎?
但是,你要說蔡邕對漢靈帝有多忠誠也不見得,雖然漢靈帝對蔡邕還是比較重視,可是後來他卻被漢靈帝流放朔方郡,後來在吳地避禍十餘年,不久之前,漢靈帝不知道哪根筋不對,突然想起了蔡邕,才又把他召回洛陽做了太學祭酒。
因此,蔡邕對漢靈帝固然是有忠誠,但是也有怨氣。
現在聽到陳元所說,心中雖然不那麼認可,但也沒有反駁,反而問道:“徒兒如此說,可有合適之人?”
陳元點點頭:“老師,據元所觀,中山靖王之後劉備劉玄德有高祖之風,可為明主也。”
蔡邕重複了一句:“劉備劉玄德?”
“正是,老師以為如何?”
蔡邕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