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之地的防汛交代下去後,張好古又開始看向眼下最要緊的事:各國使團來朝.

大城\南掌\他隆\蘇祿\朝鮮\東夷各國不提,就連紅夷人都派出了一支使團朝貢.

難得大明決定接觸海禁允許通商,紅夷人怎麼可能放棄這個大好機會?

於是紅夷人也派出使團朝貢.

加上西域那些汗國,一下子十幾個國家來朝,真有了昔日大明永樂年間萬國來朝的景象.

在大明京師城樓之上,一面面大明的山河日月旗迎風飄揚,獵獵作響,旌旗下大明的將士披堅執銳,明盔明甲,陽光對映下返照著耀眼的光芒.

大明京師宛如臥虎盤龍一般,高大巍峨的城牆令人讚歎不已.

一個個國家的使團在兩側衛士的注視下進入京師,看著兩側閣樓亭臺,飛簷畫棟,看著寬闊平整的街道和街道上那穿著五顏六色鮮豔衣衫,昂首挺胸的大明百姓,一股上國氣象一下子就躍入眼簾.

這是盛唐時期才有的景象,各國人都可以在長安城裡看到,大唐的百姓昂首闊步,驕傲無比,盛世大唐傲視四方,容納四海.

如今的大明,自永樂之後,再一次出現這種氣象.

百姓面色紅潤,身體健壯,精神十足,這是豐衣足食的表現,而百姓穿的衣衫顏色各異,花紅酒綠應有盡有,戴冠的學子,趕車的商賈,盤發的婦人,束髮的閨秀,大明百姓千姿百態,生活充足,國朝氣象萬千.

在見識到了大明京師的繁華和人口稠密之後,他們被送到使館休息,翌日大明皇帝陛下就會召見他們.

翌日,朱由校特意在太和殿召見各國使臣.

隨著百官入朝穿著五爪團龍袍,帶著蟠龍翼善冠的朱由校高坐在皇座之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卿平身.""宣各國使節入朝."

當王體乾喊出第一句"宣各國使節入朝"之後,一位位侍人依次喊道"宣各國使節入朝",一聲聲呼喊自太和殿一直傳到皇城午門外.

等候的各國使節連忙自午門而入,注視著兩側的硃紅高牆,披甲林立的衛士,一步步抵達金水橋,隨後過金水橋入太和門,映入眼簾的就是寬闊的白色廣場和前方那三重高臺之上高大巍峨的太和殿.

紅夷使者忍不住驚呼:"這就是大明皇帝陛下的宮殿嗎?"

這話引得一旁的朝鮮使者頗為不屑,化外蠻夷就是沒見識,一看就沒來過大明的土包子.

隨著"宣各國使節入朝覲見"的聲音再次傳來,各國使者這才連忙從兩側臺階登上三重高臺,這才算是到了太和殿前.

而高大寬闊的太和殿這才算是向各國使節展示其偉岸.

隨著殿門拉開,各國使者魚貫而入,這些使者穿著各國的服飾,見到坐在龍椅上那位大明天子後紛紛跪拜:"叩見大明皇帝陛下."

就連荷蘭使者都學著跪拜而不是單膝跪地,這讓朱由校非常的滿足:"各國使者平身."

"謝大明皇帝陛下."

各國使者紛紛起身,然後拿出禮單向朱由校報告他們帶來了什麼好東西.

例如朝鮮就送來了他們的布匹\山參\貂皮\金銀花瓶等一系列特產.

而南掌\他隆\大城各國也是紛紛送上自己國家的特產.

紅夷使者科隆拿出的東西最為顯眼,什麼鐘錶,手槍,油畫,還有西洋景物什麼的,一看就富得流油.

張好古見了也是忍不住眯起了眼,這紅夷人到了東方成立了東印度公司後,和大明做生意,和朝鮮做生意,和東夷做生意,還把南洋土著殺的殺,趕的趕,佔據了大片土地和金礦以及種植園,富裕的很.

若是能拿下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地盤,那大明絕對又是一次大發展.

說起來,如今荷蘭人還佔據了臺灣的一部分,這臺灣上生活的可都是我大明的子民啊.

雖然腦袋裡思維轉的飛快,但張好古表面上依舊毫無波瀾,看著荷蘭使者科隆表示對大明皇帝的敬意,以及荷蘭對大明的尊敬,還表示非常願意和大明通商,願意當大明的好朋友云云.

最後,朱由校賜下給各國的賞賜,並於當晚在太和殿設宴款待各國使者.

大明的美食可不是各國能比的,別說這些蠻夷小國,就是荷蘭人也不可能見識過如此多的美食.

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各種食物烹至的色香味俱全,還有各種精緻的糕點,讓各國使者嘖嘖稱奇,不得不感慨大明地大物博.

除了美味的晚宴,還有大明的歌舞,以及雜耍等諸多表演,也是讓各國嘖嘖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