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65章 關內關外具是一家,四海之內親如兄弟!(第1/3頁)
章節報錯
朱由檢勤勤懇懇的操勞著政務。
他不僅僅將新政的一切打翻,甚至把對外的諸多貿易通道全部關閉,僅留下寥寥幾個,讓大明再次恢復到海禁未開時的閉塞狀態,這不僅讓沿海的貿易城市和商賈百姓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更讓大明再次損失了大筆稅收財政。
歸根結柢,還是朱由檢的眼界問題,他認為大明不需要這些,保持一個自給自足的閉塞狀態,反而更容易維持內部穩定畢竟百姓對外面知道的越多,瞭解的越多,越容易產生不該有的心思,而且外面那些國家的錢也好,商貨也好不斷進入大明,對大明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畢竟百姓過的太好了可不利於朝廷發展,加上外面的人心很複雜,到時候內部很容易出問題。
為了預防這些,不如直接封鎖,來的更為容易簡單。
而同樣的,朱由檢對蒙古諸部盟也不是很看得起,認為這些草原靴靶完全是趴在大明身上吸血,並對張好古和朱由校設定的開市貿易,互通有無嗤之以鼻。
朱由檢認為想讓草原不斷衰弱的最好方式就是不搭理草原,讓草原得不到大明的資源,這樣一來草原必然陷入內耗,也就無法再對大明造成什麼威脅。
像之前施行的諸多政策,太花錢了,無論是和草原的貿易,還是紮根草原設定城市修建道路,維繫馳道又或者讓草原人民讀書識字,這些都是沒必要的,是純純的浪費。
真以為漢人能在草原能紮根?
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是不一樣的,長城內外也是不一樣的,花大代價去設定城市,修建道路,宣揚文化,有什麼用?
還不如把草原苦寒之地還給那些蒙古王公,讓草原的歸草原,內地的歸內地,最後把長城一封,大家各過各的。
這個提議得到了滿朝清流的支援,東林黨人的正人君子們壓根不把草原上那些牧民當人,那是人嗎?
都是化外蠻夷啊!
除了能給大明帶來點什麼牛羊皮貨還有什麼嗎?
這些東西大明難道就缺了嗎?
再者說了越禁止,這價錢才能賣的更高啊!
若說東林黨人的正人君子是傻子,那絕對是自己腦子有問題,能在困難重重的科舉和波雲詭秘的朝堂中一路廝殺上來的,哪有傻子?
他們難道不清楚互市的好處嗎?
無非是這麼做更符合他們的利益,能讓他們賺的更多罷了。
而勳貴們對此則是閉口不言,畢竟人家東林黨的正人君子們現在是盟友,更何況往草原做生意也離不開勳貴們,到時候賺錢大家都有的分潤。
因此在東林黨人的全面雙手雙腳贊成下崇禎朝很快就透過了關閉互市,封鎖長城的一系列決意並下發邊疆,徹底把草原上的各部盟給整蒙了。
我們蒙古部盟不是大明的子民嗎?
納仁大可汗不是說關內關外具是一家,無分蒙漢都是兄弟嗎?
怎麼眼下新君上位才兩年就不認我們蒙古窮弟兄了呢?
天啟朝時我們都是兄弟,給我們修馳道修官路,開公司,建城市,給我們建設學校教孩子們讀書識字,牛羊棉花販賣也是一路暢通。
大家好不容易過了幾年好日子,這眼下怎麼就嫌棄我們了呢?
後來蒙古各部盟派人來朝廷詢問,來關內打探訊息,這才知道,是崇禎皇帝認為他們太拖後腿,也太沒用了,崇禎朝不想花這個冤枉錢了蒙古部盟的使者還想叫屈,可是人家大明禮部的官員也說了,我們也不僅僅是針對你們啊,開海貿易我們也禁了,新政新法也廢了,大明老百姓現在不活的比你們困難?
大明的老百姓如今都過的不如狗,你們這些草原蠻子狗叫什麼?
蒙古部盟的使者一看,還真是這樣,如今的大明百姓還真沒了之前那股精氣神,也不負昂揚上進的姿態,如今的大明百姓一個個麻木,庸碌,和之前天啟朝時的神態是個天上一個地下。
見大明的老百姓都這副模樣,蒙古部盟的使者還真不知道說什麼好:原來不是單純針對我們啊,原來真的是全方位打擊連自己人都不放過啊,那沒事了。
朱由檢獨有的小民思想和摳門再次佔據了上風,他也成功的把朱由校留給他的最後一些東西給毀掉了。
當崇禎朝這道聖旨遍傳邊疆時,也成功傳到了張好古的耳朵裡。
張好古看著這道告示,忍不住對一旁的眾人笑道:」這朱由檢還真是我們的好幫手啊。
」知道蒙古諸部盟還搖擺不定,這就主動出手把蒙古諸部盟送到我們身邊了,有這樣的敵人做對手,也是一件美事啊。
盧象升這位大明的前閣老,也是前世明末挽天傾的人物,看著告示也是忍不住嘆息皇帝如此,滿朝諸公竟無一人敢言嗎?
滿朝朱紫只為一傢俬利,又有幾人真的在乎天下萬民和大明社稷呢?」黃立清也是忍不住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