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宗教改革與“一神教”的威力
章節報錯
在劇情講述到宗教改革之後,我想在這裡特地開一章簡單講講“一神教”vs“多神教”的問題。
由於現實歷史當中十字教與回教影響極大,傳播極廣,甚至有聖戰與十字軍的概念,在歐洲人殖民征服世界許多地方之後,也往往採用強力的方式去傳教,被傳教的地方便放棄了原有的多神信仰,這就造成不少人的一種刻板印象,認為“多神教是根本無法與一神教抗衡的”。
其實這種印象雖然有確切的歷史來源,卻沒有講到點子上。
因為“一神教”和“多神教”在名字上就有一神和多神的對立,因而持有上述印象的人很有可能以為只要確立一個獨一的神為信仰物件,我們的這套宗教就將有極為強力的排他性和擴張性,不再擔心被別的宗教、信仰、思想所影響。
所以在類似本書的一些穿越裡,可能會有讀者認為必須把宗教改革成一神教才能團結起來、實現擴張、抵抗白人,維持多神信仰則會必敗無疑。
但其實這個邏輯並不成立,一神教的威力根本並不是在於它信一個神還是多個神。
宗教與信仰不同,它從信仰發展成宗教,就不單單是靠教義和神話,而是靠真正關鍵的因素——組織。
基督教之所以能在早期有那麼強大的擴張能力,在被羅馬帝國迫害的時候還能持續在羅馬帝國的底層滲透,以至於最終被立為羅馬帝國的國教,原因就在於基督教在不斷地做著自我改進以適應羅馬帝國的統治需求,他們也正好能夠幫助羅馬帝國去治理基層。作為遭受迫害的“窮人的宗教”,基督教關心窮苦百姓,樂善賑災,又給予百姓心理的關懷尤其是臨終關懷,在發展過程當中,又逐漸形成了愈發嚴密的組織,以至於最終能夠形成堪比封建王國的教廷。
基督教在組織能力的優秀是它得以脫穎而出的原因,當時與基督教並存的其他宗教或多或少都缺乏組織,又或者因為神秘主義而主動封閉,基督教補充了羅馬帝國的社會組織能力,因而才能過程為國教。而從這一過程來看,顯然它是信一個神還是多個神,沒有根本性的影響。
要說組織能力強的宗教,實際上同期的非一神教也是有的,而這個案例是我們非常熟悉的,那就是佛教。佛教從印度傳播開來以後,教團、寺院的組織程度不亞於早期基督教,甚至後來在東南亞、西藏、蒙古以及日本都能有力地影響著政治和社會,在中國,也曾在南北朝時實現了對社會的高度滲透,直至“三武滅佛”,它對政治和社會的強力影響才得以消退。
即使我們沒有深入瞭解佛教的教義,光靠印象,其實也能知道佛教並不是一神教,在中國民間,它是多神教,會讓人們信不同的佛、不同的菩薩;對於修行者而言,相比於世界觀,佛教的教義更多是方法論,是教導人們超脫輪迴之苦的;從其原本的教義而言,它可能是無神論,又或者是認為世界萬物為一個整體的神的泛神論。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它都不是信仰獨一人格神的一神教。
因此,佛教是個反駁“必須改革成一神教才能強大”的最佳案例。
即使沒有佛教組織度那麼強,在現實當中實際上也有好些典型的多神教沒有因被一神教滲透而被取代,那就是印度教和日本的神道教,非洲的巫毒教等本土宗教也同樣如此。這些地區都不缺乏與一神教的接觸,但本民族的傳統多神信仰依然頑強地保留了下來,反駁了“一神教必然會取代多神教”的觀點。
回到本書的劇情。在我看來,一個民族的神話是這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絕無理由將其徹底抹殺或者徹底改變成一神教,那是拋棄祖宗、拋棄自己本民族的根的行為,是絕不可取的。神話有很強的故事性,又與本民族的語言、文化、風俗息息相關,即使這種信仰當中可能存在一些在現代人看來的糟粕,比如人祭、人殉或者食人,也絕無理由完全背離它。
但宗教改革當然還是有必要的,除了要將這些糟粕廢除以外,改革的重點不是將教義、將神話改得面目全非甚至是改成一般人以為最強力的一神教,而是建立起組織度足夠高的教會體系,編撰統一的經典,透過辯經的方式建立起具備思想性的教義,從而利用宗教邏輯去反對糟粕,團結民族,乃至於鞏固最高統治者的權威。
有更集中的崇拜物件,確實也是比較容易想到的宗教改革,古埃及就曾有法老操刀改革,獨尊阿吞神,這是有利於統治者的改革舉措。在本書當中,主角蕭爾選擇了羽蛇,並且能夠有效地將神話、歷史和現實串聯起來,彷彿羽蛇一直在庇佑著瑪雅人,羽蛇選擇了瑪雅人成為神眷之族,羽蛇給予托爾特克帝國、瑪雅潘聯盟、瑪雅帝國這一系列政權的合法性以及科科姆家族血脈的神聖性。
做到這一點並不意味著要將羽蛇捧為獨一神,將所有其他的神和祂們的故事全部擯棄,這顯然會遇到非常大的阻力。相反,保留完整的神話,只做一些修改與調整(因原本就有版本的差異,修改與調整是有很大空間的),其他的神明也繼續保留其神格,也同樣有利,尤其是蕭爾早已宣稱過自己得到了月神、戰神、上神、太陽神等多位神明的庇佑,保留祂們的神格是最合情合理的。至於羽蛇神被提升的地位,其實有一種術語可以用來描述,叫做“核心神”,指的是神話、教義、儀式當中最重要最關鍵的神明。一個宗教有核心神並不意味著祂要成為獨一神。
在現實歷史當中,阿茲特克人其實也嘗試過一神教改革,“小丘城”特斯科科的齋狼(ezayotl)就提出獨尊唯一的真神“四鄰之主”,但他的嘗試顯然沒有成功,因為這樣的改革是不切實際的,其失敗是必然的。
教義問題得以解決以後,宗教改革的核心,便是在於教會體系的建立,這是一個宗教提升組織度的核心舉措。我們會在書裡後面的章節逐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