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突發事件(第1/2頁)
章節報錯
但是,也不能便宜了她,鄭襲笑了笑,道:“賢侄女,你有沒有聽說過將在謀而不在勇。當年諸葛孔明也是手無縛雞之力,一樣打得魏軍鑽在城裡不敢出來。只會逞匹夫之勇有什麼用?”
秦語坤聞言不由地一怒,臉上瞬間掛了一層寒霜,喝道:“誰是你侄女?你也配跟諸葛孔明相比?”
鄭襲不為所動,淡定地吃了一口菜,道:“你義父和我兄長兄弟相稱,我叫你一聲侄女怎麼了?”
張煌言見二人又掐起來了,心裡不由地暗暗苦笑,忙制止秦語坤道:“語坤,不可造次。鄭賢弟說的不錯,我既然已經和他的兄長兄弟相稱,你自然就是他的侄女。不可對叔叔無禮。”
秦語坤哪裡肯吃這個虧,聽完這話,心裡老大不快,將筷子一扔,怒道:“我不吃了。”
說罷,便噘著嘴,一臉不高興地離開了飯桌。
鄭襲知道,他現在還沒有實力決定自己的命運,只能交給各位大佬安排,於是便不再抗爭,乖乖地做了大佬的衛隊,立功的機會,等待以後再說吧。
與此同時,身在舟山的魯王正在和他的心腹大將張名振談論時局。
魯王朱以海今年虛歲剛滿三十,正是意氣風發,想要幹一番事業的年紀。
他是個胸懷大志的人,夢想著自己可以像光武皇帝劉秀那樣,中興大明,名留青史。
可是,眼下時局艱難,中興的願望還遙遙無期,魯王此時心情也很鬱悶,便召見他的股肱之臣張名振前來談論局勢,排解心中的鬱悶。
魯王喝了一口悶酒,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說道:“張愛卿,眼下時局艱難,韃子勢大難圖,中興大業何時才能實現?”
張名振乃是山西人,心懷壯志,頗有謀略,曾經遊歷京師,東廠太監曹化淳將他引為座上賓,與東林黨的關係十分密切。
清軍入關之後,慷慨任事,擁立魯王監國,矢志恢復。
張名振倒是不像魯王那樣悲觀,豪飲了一口酒,朗聲說道:“監國何必憂慮?韃子雖然勢大,然其是異族入侵,不得人心,尤其是剃髮易服之策,引起了江南士民的強烈抵抗。
現如今,桂王登基於西南,必然牽制清軍一大部分力量。我們此時不宜和桂王再生齟齬,而是效仿當年孫劉聯合抗曹的策略,聯合對抗滿清。
如今滿清主力已經北撤,我軍可以藉此機會先收福建,然後再下直浙,待到實力恢復,一舉光復南京,恢復東南半壁江山。
但時候,可以和桂王一東一西,合力北伐,將韃子驅除出中原,如此一來,大業可成,大明可以中興。”
“善!”魯王朱以海聽到這一番不由地大為激賞,之前臉上的陰霾一掃而空,仰天狂笑了一番,道:“先生此番對策,真可比當年諸葛孔明的隆中對啊,若是按照此計策行事,我大明中興有望啊。”
誠然,張名振的這番對策是這個時代最好的策略,前期魯王政權也是這麼幹的,一面跟西南的永曆政權搞好關係,不搞名分之爭,共同抗清,另一面趁著清軍主力北撤之機,積極進取,接連攻下了福建多個州府,差不多光復了整個福建。
只可惜,再好的策略也需要人來執行,南明政權每次在取得高光的戰績之後都會進行一波內鬥,將之前贏的全都輸了回去,魯王政權也不例外,他們光復福建只不過是曇花一現很快就會在新一波的內鬥當中將這一次取得的成果全都輸了回去。
當然,這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