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沉思,對於接下來即將面對的複雜局面,總算有了一個大概的計較後,萬幸也是稍稍鬆了口氣,心中有了幾分破局的思路。

雖然這還是很難,特別是他們還是一幫毛頭小子,他不滿十八,朱厚璁十四,陸炳才十三,都是妥妥的愣頭青,想要去對付這樣一幫在宦海沉浮多年的老狐狸,聽上去都有些像在痴人說夢。

特別是在這樣一個還有些跑偏的大明朝,多了才氣和武力值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就更難了。

但這並不是說是一定不可能的事情,還是有著那麼一絲絲可能性的。

所謂拳怕少壯嘛,又所謂亂拳打死老師傅,他一招烏鴉坐飛機a上去,再接一招龍捲風摧毀停車場,對方肯定人都傻了,見都沒見識過,說不定就贏了。

而且這越有挑戰性的事情,就越有趣,也越刺激嘛,相反如果太過容易的話,反而沒什麼意思了,不是嗎?

同時,對於自己接下來該如何發展,萬幸心中同樣是有了一個大概的規劃。

因為想要進入此時這個帝國的權力中心,無外乎幾條路。

首先是習文。

習文,也就是考科舉,修浩然才氣,走文官一途,這也是世面上主流的選擇,是這個時代所有老百姓心中最正確的答案。

所謂習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但對他來說,這條最正確的道路,卻是肯定行不通的。

畢竟他才剛來到這個世界,人生地不熟的,剛把繁體字認全,以及會扭扭捏捏的寫毛筆字。

雖然腦海中也記得些詩詞歌賦和古典名著,比如西門大官人,但也僅僅只是記得而已,自己又不會寫,很容易露餡。

加上這個時代的科舉又不像唐宋時期,要考詩詞歌賦,而是八股文,emmm……別說寫了,他看著都費勁。

所以如此水平,去考科舉,去和那些真正寒窗苦讀頭懸梁錐刺股的讀書人競爭,無異於雞蛋碰石頭,希望渺茫。

可能考個十年八載都考不上,還是算了吧,只能放棄。

而文不成的話,就只能去習武了,在這個時代,只要功夫好,修為高,也能步入仕途,輝煌騰達的。

不過這條路對他來說也很難,因為練功習武本就困難,前身練了整整十七年武藝,到現在也才僅僅只有九品武夫的修為,勉強能打十個,不算厲害。

這樣的修為,到軍隊大概也只能當個總旗或把總,算是微末小官,還是武官,根本不頂什麼用。

要是有個四五品修為那還好,差不多能當上一方參將或總兵了,可他想要修煉到四五品,也太難了,比考科舉還難,就算聞雞起舞的勤學苦練,沒個二三十年的功夫也肯定不行。

再加上此時的大明朝以文制武,文官集團對於武將的壓制太狠了,在朝堂基本沒什麼話語權,特別是土木堡一役,他們把所有的罪責都推給了武官,說正是因為武官的疏忽大意,才致使明軍全軍覆沒的。

因此武官成了背鍋俠,武夫也就此成了粗鄙的代名詞,屬於受氣小媳婦角色,萬幸不太喜歡。

而且這樣也沒法把他的最大優勢發揮出來,畢竟作為穿越者,他最大的優勢,一是超過這個時代的認知,掌握了許多劃時代的先進科學知識。

其次,就是有一個即將成為皇帝的好兄弟,以及能看見物品畫外音提示的金手指。

第一個優勢先不說,短時間內沒辦法直接發揮出來,畢竟自己老爹想要把蒸汽機給研究出來還要有一段日子呢。

所以現在最關鍵的優勢,就是這個發小皇帝了,得從他身上想辦法。

而麻煩的是,自己這位好兄弟雖然即將繼位為皇帝,不過剛開始時他自己都沒啥權力,更談不上破格提拔自己了。

也不可能幫自己科場作弊對吧,那也不現實,就算他敢,萬幸自己也不敢啊,想想之前的大才子唐寅就是最顯著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