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朱厚照死因之謎(第1/2頁)
章節報錯
沒錯,在原主傳下來的記憶裡,萬幸可是清晰的記得,正德皇帝朱厚照,便是一位實打實的三品武夫,這也是他自號威武大將軍朱壽的主要緣故。
因為根據當初太祖開國時立下的規矩,想要擔任統帥三軍的大將軍,必須要有三品武夫的修為才行。
可在正統年間,土木堡一役後,當時的大將軍不幸敗亡,此後武將和勳貴行列裡,便一直沒出過三品人物,大將軍之位便一直空懸。
反而是文官行列裡,才氣鼎盛,接連出了好幾位掌握三品才氣的文官,特別是于謙,三品才氣巔峰,也正是因為有他的存在,才打贏了那場京師保衛戰。
但不幸的是,也正是自此以後,兵權便逐漸被文官集團所掌控,這也成了武將和勳貴行列衰敗的由來。
到了正德帝即位時,文官基本上已經是一家獨大說一不二的局面了,於是不想坐視這種局面繼續下去,他便一邊勤學苦練,一邊親自訓練兵馬,終於突破到了三品境界,並訓練出了一支獨屬於自己的強悍軍隊。
由此,兵強馬壯,有了底氣之下,為了壓制文官勢力,抬升武將地位,他便自號威武大將軍朱壽,學著太宗御駕親征,親掌大將軍印璽,將被文官集團所掌握的兵權,一點一點的收攏回來。
效果也很顯著,身為三品武夫的他,是帶著自己親自訓練出來的人馬,基本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連威名赫赫屢次犯邊的蒙古小王子都不是他的對手,被狠狠擊退。
可也就在此時,就在武將勢力剛剛有所好轉時,他卻突然落水了,還不治身亡,怎能不讓人疑惑呢?
要知道三品武夫可是相當厲害的,差不多是常人所能達到的武力值巔峰了,想死還真沒那麼容易。
當然,這並不是說三品高手殺不死,正所謂英雄氣短,因為武夫的氣機並不是無限的,只要卡在他一口氣機耗盡之時圍攻他,便能有效殺傷,通俗的理解就是卡技能CD。
一般來說,只要三百名軍士組成的戰陣,有條理章法的進行攻擊,便足以對付一名三品武夫了。
可正德皇帝朱厚照卻並沒有,他並不是死於戰陣圍攻,而是簡簡單單的落水後不治身亡,著實讓人有些奇怪。
雖然朝廷也給出了諸多解釋,說什麼應州大戰時,他曾與同為三品境界的蒙古小王子激烈大戰,雖然最終殺退了對方,但自身也留下了隱疾,所以才在落水後加重傷勢,不治身亡。
這個理由雖然也能說得過去,但想要真的讓一些聰明人信服,還是有些困難。
哎,反正很頭疼就是了,萬幸畢竟是初來乍到,也搞不清楚這裡面到底有什麼貓膩。
總之,這個問題不是他現目前該深究的,還是等以後有機會了,再去好好調查一下吧。
畢竟他可是覺醒了個對破案有奇效的金手指啊,所以想搞清楚這些應該不難吧,得好好利用起來才是。
不過這些先不急,他現在的當務之急,可是想辦法如何幫助自己的這位大腿,在接下來的大禮議之爭中,掌握主動權啊,也只有這樣,他才有資格去接觸這些更隱秘的東西。
而回到重點,大禮議之爭,雖然聽名字像是在爭禮議,簡單點來說就是在爭朱厚璁小朋友的爹到底是誰?
是死了的這個,還是死了的那個,反正都是死了的。
但實際上卻不是這樣,而是藉著爭禮議的名頭,在爭權力。
朱厚熜這傢伙,就是借用這件事為由頭,將被那幫文官集團所竊取的朝政大權一點一點的收攏回來,逐漸在朝廷裡站穩腳跟的。
不過這可並不容易,即使聰明如她,在這件事上,也足足掙了好些年,才好不容易爭取到了一點權力,最後更是迫於無奈直接開擺了,放棄了,並沒有取得最終的勝利,朝政大權依舊被這群文官集團所把持著。
反正當時整個京城的三省六部,文武百官,都捲進了這場巨大的歷史漩渦之中,失敗退場者多不勝數,飛黃騰者也比比皆是,可見這場政治鬥爭到底有多複雜。
所以萬幸想要在這個時代站穩腳跟,也書寫一部分屬於自己的傳奇的話,就必須要替自己這位發小在大禮議之爭上有所貢獻才行,以及,幫他取得真正的勝利,不至於後來開始擺爛。
不然,他可不會天真的以為,僅僅憑藉發小的關係,便能真的得到這位心機深沉的小老弟的重用,幾乎是不可能的,必須得做出足夠的貢獻才行。
得讓他看到自己的能力與價值,才好放心大膽的重用,讓自己進入這個帝國的權中心,好好的施展自己的抱負,比如利用蒸汽機等,改造這個世界,造福此時的大明百姓,莫名有種蒸汽朋克的感覺有木有。
但到底怎樣才能爭好這大禮議呢?
萬幸是頗為頭疼的想著,因為這並不容易,畢竟此時的朝政大權幾乎全把持在文官集團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