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開始 青的時間:商人和大壩(第1/2頁)
章節報錯
我有個朋友,他是一個商人。
有一天,他突然心血來潮,要建一個大壩。
當媒體問他為什麼要投這麼多錢建造這麼一個大壩時,他表示要做慈善。
接下來,他直接成為全場的重點攻擊物件。
畢竟商人的標籤是唯利是圖,突然要讓利,誰不懷疑另有所圖?
“為什麼覺得建造一個大壩是為了做慈善?”
商人語重心長道:“那個地區經常犯水災,建個大壩可以控制上流的水,減少水災的危害。”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商人平和地擺擺手。“做為一個商人,賺到錢了,自然要回饋社會。”
又是幾輪訪問。
商人似乎早有準備,記者無法從他為國為民的動機中找到針對的切入點。
這時有個記者提供了新的攻擊方向。
他還表示大壩會影響生態環境,由於我們是地球的一份子,問商人是不是不愛護環境?
商人問:“怎麼讓環境不好了?”
商人一副誠信發問的樣子,提問記者一時語塞。
不過媒體肯定不會怎麼輕易放棄一個潛在的大新聞,其中一個記者給出了回答。“大壩會阻止一些魚類的遷徙。比如說三文魚。
因為三文魚要回到它們的出生地產卵,而它們成年後會去往海洋。建造大壩會導致三文魚無法完成遷徙,導致數量下降,這對漁業並不友好。另外遷徙的過程給那一片區域的熊提供了食物……”
總而言之貿然建造大壩會影響整個生態鏈。
雖然記者解釋的不太好,但是的確有這麼個可能性,這是大壩的壞處。
商人稍微想了想,提出瞭解決方案。“那建造魚梯。”
魚梯是讓魚類透過水壩的通道。
見商人為環境直接給建造工程添了一筆鉅款,媒體也不好就這個點抓著不放
後聽說附近的居民用電,商人大手一揮,又撥了一筆款,告訴他們給大壩再加上一些水力發電的系統,讓人們可以用到更為便宜,更換環保的能源。
這些問題都是大家現場提出來的,而商人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加大了投資量,看不出來他能獲得什麼利益。這讓想要攻擊他打著做慈善名號剝奪社會財富的記者站不住腳。
當然也有些愣頭青,直接提出質疑。“說得這麼好聽,還不是為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