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這個從軍熱!

武安局也趁機在江城大肆招人,據楊東望所知,許多原來沒有露頭的武者、覺醒者也早就有後悔之意,只不過之後一直沒有合適的機會。

這次終於等到了,以致報名人數大大超出官方預料。

最終楊東望他們江城武安局又招到近五千人才停止。

隨後武安局就進行了改組,改組之後共有戰隊三十支,每隊人數不低於兩百。

當然,這六千武者人裡面、五千多都是後天境前期的武者,他們只能作為基礎的幹事人員,核心隊員還是新來的那些以及中期、後期武者。

楊東望還是兼任第六戰隊的隊長,陳定分出去帶領第十二戰隊,原來的副隊長紛紛轉正。

新的戰隊現在倒是沒有再設副隊長,但是加了三個助理參謀,其實還是副隊(副隊待遇),只不過不能獨立帶隊,權利略有下降。

楊東望的第六隊平時就是吳邪以助理參謀的名義在實際負責,算是有副隊之實卻無隊長之名吧。

除此之外,朝廷也在各級學校裡面進行抽血大檢查,其實主要針對的就是高中和大學。

據薛文竹跟他彙報的情況,這是因為朝廷透過武道網統計了這一次三百多萬覺醒者的年齡分佈發現:

覺醒者雖然廣泛的分佈在十五歲到七十歲之間,但主要還是以十五到四十歲為主,四十歲以上的覺醒者數量就開始急速減少,而相應的十五歲以下的覺醒者只有個位數,十四歲以下的一個都沒有;

再結合朝廷以前的研究資料,最後得到結論十四歲應該是開脈化氣的最低年齡。

那麼為什麼是十四歲呢?

薛文竹也說了一些她透過各種途徑的瞭解:

據生理學研究,我們國家的人,尤其是以男孩兒為主的人群,大概在十到十四歲是他們生長發育的高速爆發期,直到十四、十五歲的時候他們才算大致發育完全。

所以朝廷就推測,很有可能武道化氣,必須要在武者身體發育完全之後才有可能進入。

而這也正好符合國家對武道的認知與定義。

煉精化氣,精是源於身體,如果武者本身的身體都還沒有成長髮育完全,又怎麼可能由精生氣呢?

由於這次抽血檢查只是在學校和朝廷單位,並沒有要求全社會人員必須參與,所以朝廷並沒有給出目的和理由。

當然,楊東望他們沒有被抽血,雖然他們武安局裡面也組織了一批抽血,但都只是低階成員去的,像他們這些高階武者,甚至先天武者,根本就沒有去,也沒有人來說讓他去抽血。

當然,即使來了,楊東望說,來,來,來,我讓你抽,你也是連皮都扎不破。

雖然現在朝廷、民間的主流認知是,一個普通人能否煉精化氣,靠的是他在武道築基時的鍛鍊程度。

但是也有人說可能跟血脈有關,所以許多人都在懷疑朝廷的這個操作是怎麼回事兒。

有些民間人士的猜測更是有鼻子有眼。比如:

朝廷可能是想研究什麼型別的人能覺醒、容易覺醒;當然更重要的想研究武者進入化氣前後的身體變化,看看從血液上能不能發現什麼規律。

雖然這些學生現在大部分都是普通人,但是現在抽了他們的血,做個參考系,再進行跟蹤,一旦他們誰能成為武者,誰又沒有成為武者,透過前後對比,是不是可以從血緣上能不能找到原因?

從而對比大資料,實現對武者的篩選,這樣可以避免有的人、努力築基了一輩子、最後卻發現自己根本沒有武道天賦,說到底,這還不是民眾是想讓,朝廷能從科學角度給他們搞出一個武道天賦參考表,好自我評估。

畢竟看不到前途、出路的努力是無望的。。。

但這是不是想多了?還是說太過於計較了?

雖然楊東望覺得這個武道天賦計劃肯定不靠譜,而且即使是研究出了這個天賦評估表。。。

那麼,如果測出自己天賦高的民眾固然是興高采烈地照著這個來,然後步入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