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武者三百萬(第1/2頁)
章節報錯
至於楊東望兼職武安局,又不是背叛特事部,人家自始至終都是合作關係。
特事部在江城的人手一直沒有先天高手坐鎮,那幫人都是後天境界的,其實更多的是他們有求於楊東望,只不過楊東望也需要他們的情報和訊息,所以才能合作那麼愉快。
所以他加入武安局,特事部只會失落,但不會怨恨,為了繼續跟他拉近關係,肯定是支援他另起爐灶的,畢竟特事部的人直接跟武安局的領導交往總有些不妥當。
而武安局,他是兼職,但卻是武安局事實上的定海神針;
那作為武安局的一把手,宋洪飛宋局長,你說他是希望楊東望在武安局裡發展,還是希望他去教育界那裡發展?
楊東望另起爐灶,但兼職不變,既不損武安局實力,更有利於宋局長掌權,你說宋局長怎麼選?”陳校長繼續給劉浩解釋道。
“所以別看楊東望跟我們表現出的一副胸無城府,什麼都不懂的樣子,情商也不高。但事實上人家心裡可能門兒清的很。
不然他去武安局為什麼沒有積極的爭權奪利?即使宋洪飛給他弄了個什麼局長頭銜,他也不管事兒,只在他的第六戰隊裡混?
人家心裡對自己的定位清楚的很,宋局長背景通天,他即使實力強橫,但終究不能抗衡整個朝廷,不一定就能壓得住人家。
所以他一進武安局就表明了態度,從而得到了武安局全體以及宋局長的支援,當他想跳出武安局另起爐灶、在教育圈大展宏圖時,就有了現在八方皆助力的局面。
這是人家既有實力,又定位清晰,不輕易爭權,像在武安局!
但等到自己的目標出現時,他也能全力以赴,就像這次。
人家是天時、地利、人和,又是志在必得,其實反而是我們別無選擇,除非我們願意躺平,不求進取。”徐副校長最後感慨道。
“小浩,你很有從政的天賦,又肯努力,以後前途無量。
我和陳校長也是希望你好,現在能給你鋪點路,希望你能有更好的發展。
但若你以後真的想在學校發展,那就不要去跟楊東望別苗頭,這次武道學院之事他應該是十拿九穩,而事成之後他至少會在學校待幾十年。跟他鬥,對你沒好處。”
“我知道了,我只是不忿他那副吃定了您們的樣子!但聽了您們的分析,我懂了,姑父和徐叔你們放心。我不會亂來壞了你們的安排的!”原來如此。
“你能想通就好,剛才的話也不僅僅是分析給你聽的,其實也是給我們自己聽的,堅定我們的信念、想法,是吧,老陳。”
“這次不會錯的,再錯過了,那就真的是大錯特錯!”
當年。。。已經錯過了一次。
現在。。。
老天不會再給同一所學校第三次發展機會的,一錯再錯,那就只能永無翻身之日。
。。。
自武道網出現短短一週時間,註冊武者人數就超過三百萬,也使的朝廷意識到民間武者、覺醒者的數量可能極為龐大,若繼續放任自流,不加以引導,終究是對人力資源的浪費,更怕他們演變成不穩定源頭。
故一邊宣佈計劃建立武道大學,在大學裡對覺醒者進行正規武道教育;
另一方面企事業單位,包括少府直轄之下的皇家產業、巨型國企等朝廷企業開始大量的招收已在官府登記過的武者與覺醒者,從而把他們納入朝廷體制之內。
朝廷的大規模擴招,被民間比作第三王朝末期時朝廷對流民的政策。
那時候凡遇天災,第三王朝朝廷就把流民招入禁軍、廂軍,以防止他們在地方作亂,但這一方法看似一次次都化險為夷,但卻造成最終困死第三王朝的三冗之一,冗兵。
但楊東望卻是清楚,隨著全國基本完成了救災、復甦、復產、復工、復學、復市之後。
朝廷已經從災變之中基本走出來了,而各種新增的國土領地,莫名其妙多出的生物、變異獸始終都是朝廷的心頭之患,不能被完全掌控的新增國土不僅不會增強絲毫國力,反而會大量的牽制朝廷軍力佈置。
而新增的國土裡居然還有大量生物生存著,初始發現時更是令朝廷心生喪膽,生怕它們帶有什麼病毒、細菌,但當時朝廷自身尚陷泥潭,無能為力。
也幸好可能是含有靈氣的空氣具有殺菌消毒等淨化功能,總之大災變之後並沒有發生什麼大規模的病毒傳染或者疫情。
但是新出現的變異獸卻普遍比本土原生變異獸實力更高,數量更是大大超出,以致於現在荒野之中的變異獸都沒有被肅清。
這也是國家這段時間裡仍然只重點關注四十六城城際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