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了十一月底,天氣一天比一天冷,雖然不像北方一樣,寒風凜冽,大雪紛飛,但是蜀地有自己別緻的冷法。前世網民總愛戲稱北方的冬天是物理攻擊,還可以靠盾牌抵擋;南方的冬天則是魔法攻擊,無論屋內屋外,無處可逃。

定時輪換、熱湯不斷,熱水泡腳,加厚衣物。能想的辦法大家都想了,可還是有幾個人凍得病倒了。傷寒是會出現人傳人的,在這種情況下,儘管眼下是枯水期,水流最為緩慢,水位也相對較低,但是無法再繼續了。靳川還想組織一波人再堅持堅持,被張不周否決了。

進了臘月,眼見著天越來越冷,大通鋪內的工人為了禦寒,晚上睡覺連衣服都不脫。因為天冷幹得慢,乾脆也不怎麼換洗衣物了。更有甚者,白天忙了一天,晚上也不洗腳就直接睡了。這一日,張不周帶著幾人來到宿舍巡視,一踏進屋裡幾乎要被燻得吐出來。

連忙跑到外面喘了幾口氣,程三民有點尷尬道:“公子,都是些粗人,不注意這些,回頭我再好好管教管教他們。”

張不周道:“不是你的問題,也不能怪他們,這天冷得,我每日都不想從被窩裡爬出來。大通鋪是不能住了,這樣下去,別說傷寒了,燻也得燻出病來。大爺爺,房子進度如何了。”

張松道:“相比尋常的屋子,你給的圖紙建造起來要費點功夫。好在一些老工匠迅速掌握了你說的那種技藝,眼下正在加班加點的建著。不過,材料有些不足。即使三恭那邊錢財充足,可是蜀地周圍用來建造房屋的材料儲備就那麼多,已經被搜刮的差不多了。若是放低要求,對磚和石頭要求不那麼高,不按照你設計的那種建造的話,進度還能再快些。”

張不周搖搖頭:“我給的那種方案,雖說花費要大一些,但等到住進去,您們就知道好處了。材料不足,我去和靳川說。新堤和河道那邊馬上停工,不能再幹了。再幹下去,病倒的人越來越多,得不償失。工地停工,材料就閒置了出來,揀能用上的先用上,挪到建房這邊來。還是那個目標,爭取在過年時讓大家都搬出大通鋪。”

鼓起勇氣再次踏進屋裡,程三民在前邊領著找到幾個病倒的,張不周又一次發揮半吊子醫術,對這幾人的情況有了個大概判斷。還好,不燒,只是打噴嚏,流鼻涕,頭暈,不是很嚴重。國公府的老郎中被張不周請了來,給這幾人已經開了藥,眼下正在休息。

“將已經確認生病的人,和有生病跡象的人,與其他人分隔開,住進單獨的房子吧,由老郎中和手下學徒照顧。回頭我寫個法子,組織人手照著法子對房間進行消毒。他們幾個的飯,不能再和大夥一起吃了。陸升一會兒跑一趟,去找張知節,就說我說的,從今天開始病號飯要單獨做,不要太油膩,清淡為主。做好了送到他們的房間,吃完以後回收餐具,一定要開水沖洗。”

幾個病號掙扎著想要起來給張不周行禮,一個漢子小聲道:“公子不要趕我們出莊子。我知道醫藥費一定很貴,這兩個月我攢了點錢,要是不夠的話,等病好了我可以一直幹下去,不要錢,只要管飯就行。”其他幾人也出聲附和。張不周哭笑不得道:“都想些什麼亂七八糟的。你們給我幹活,吃飯我要管,生病了我當然也要管。你們把心放肚子裡,現在是醫療保險,將來說不定會有養老保險,那才是好日子。”

眾人雖然對某些名詞不是很能理解,但是大概意思還是明白的。公子不光要給他們看病,還要給他們養老?這,想都不敢想啊。

張不周也不做過多解釋,升米恩鬥米仇,如果一下子給了太多的好處,即使有人能恪守本分,也難免會有人有異心。

從宿舍出來,幾人繼續到了養殖場。除卻雞鴨不算,光是生豬就有兩百多頭。只是受條件所限,最大的也不過兩百斤出頭。許久未見的穀雨正好也來統計,張不周拉著她問到:“現在能殺的豬,有多少隻,總共能有多少斤?”

穀雨對物資的情況掌握的真的是足夠細緻,張口就答道:“眼下共有生豬二百四十頭,按照一百八十斤以上可以殺的話,共有一百六十頭。總計三萬斤左右。”

張不周盤算了一下,雖說張韜應該有食邑三千戶,但是在西涼入侵以後,只剩了一千戶出頭,大概四千人。也不知道是張韜沒上報還是朝廷沒給調撥,一直就維持在了這個數字上。眼下加上陸陸續續來莊子上的流民大概八千人,莊子上一共有一萬兩千人左右。三萬斤的肉,一萬兩千人分,每人能分兩斤半。當然,這個數字是整豬的重量,出的肉肯定沒這麼多,不過一人一斤肉至少是能保證的。

張不周醞釀了一下道:“除了留下還在長稱的豬以外,其他的,我計劃在過年之前全都殺掉,給大家分下去。”

陸鬥算了一下道:“公子,咱們才多少人,分三萬斤肉,吃多少天才能吃完啊。”

白露聞言嗤笑道:“公子說的大家,又不是說咱們在場的這些人,以咱們公子的性格,應該是要給所有人吧,無論是莊戶還是流民。”

張不周道:“說的對。”

穀雨不出所料地看了張不周一眼道:“好。”

張不周繼續道:“先不著急殺。我已經讓謝管事去統計了,莊子上最近會有多樁婚事,有幾家條件不好的,打算草草了事。我想著,一輩子才有一次的大事,無論是莊戶嫁女還是流民娶親,都別委屈了誰。大爺爺那邊,騰出幾個人來教教閒下來的工人,最近打造一批特製的桌椅出來。一家一家的辦酒席,肯定是辦不起了,讓謝管事去找他們聊聊,看看願不願意在同一天成親,咱們莊子上出人出力出物,辦一場熱熱鬧鬧的流水席。到時候殺上幾十頭豬,先吃上一頓,也算是辛苦一年到頭,犒勞犒勞大夥。”

眾人已經習慣了張不周的天馬行空,只有張松還是時不時地被張不周震驚一下,也不知道年紀輕輕的張不周,哪來的那麼多奇思妙想。每次拿出來的圖紙,即使經驗豐富的工匠,也要研究上好幾天,實踐上幾次才能搞明白。這一次又要做什麼特製桌椅來搞流水席,張松居然還有點期待起來。

張不周繼續道:“大爺爺那邊,要是有房子已經晾好了,就將數字統計出來,做好安排,選個適合喬遷的日子,就讓大家搬新家吧。房子分配的順序,按照原本的莊戶房屋被拆除的,已經無法維修打算拆了重建的,在年前要成親的,家有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的,符合這些條件之一的,優先入住。要是誰有意見不服的話,就讓他們來找我,剩下的房子,照著這個思路,你們自己做個計劃出來,剩下的房子按照什麼樣的順序去分配。”

張松道:“放心吧,一定安排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