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變化(第1/2頁)
章節報錯
趙行沒有急著回答問題,沉吟片刻後,反問了另一件事:“先生對封王大典那日之事如何看法?”
郭嘉沉聲道:“查案審訊,自有刑部之人去做,與我國子監何干?”
“並不是說與國子監有關係。”趙行看他理解差了,解釋道:“我只是想聽聽先生的看法,您認為這件事,會產生什麼影響。”
郭嘉看了趙行一眼,見他依然是往常那副謙和樣子,有些不舒服道:“你何時學得如此惡習?有話不直說,對授業恩師都要試探來試探去,你太讓我失望了。”
趙行苦笑:“先生息怒,聽我解釋。”沉吟片刻後,趙行開口道:“凌國立國以來,朝堂之上分為三股勢力,一股是擁護父皇登基的從龍之臣,自然而然地被人視為嫡系,這其中,刑部尚書徐大有是典型。一股是前朝起便有聲望的老臣,歷經幾位帝王依然屹立不倒,可謂是官場常青樹,比如那門下省侍中蘇道言。最後一股,則是冷眼旁觀,儘管明面上歸順凌國,可實際上到底有沒有歸心,誰也不知道。這三股勢力一直以來,維持著朝堂之上的平衡,卻又彼此間針鋒相對。雖然沒有到劍拔弩張的地步,卻也沒少了明爭暗鬥。可是封王大典一事,百官的表現讓父皇很是不滿。不是針對哪一股,而是所有的官員,都讓父皇很失望。”看書喇
郭嘉默然。
那一日他也在場,趙行所說的令人失望,恐怕自己也是其中之一了。
“父皇有意對朝堂進行一次大換血,首先要開刀的,便是前朝老臣,以及這些年來,還沒有表決心的人。”
郭嘉震驚當場。“這怎麼可能,按你說的,這件事涉及的中樞大臣怕不是要有幾十人,如此大規模的貶官,陛下就不怕引起動盪嗎?要知道這些老臣的威望可是很高的,若是有門生故舊寫上一封檄文,陛下的顏面怎麼辦。再者說,空缺出來的職位誰來補?一下子缺了這麼多人,是會出亂子的。”
趙行偏頭看向窗外:“我也是這麼勸父皇的,可是沒用。清洗朝臣只是父皇行動的第一步,接下來還有後續的動作。以父皇的性格,沒有做好萬全準備是不會貿然行動的。”
這真的是一件大事,比趙光遇刺還大的大事。郭嘉需要時間來消化。“這和張不周有什麼關係?”
“不瞞您說,張不周是我非常看好的人。”趙行終於說出了真心話:“朝廷本來就缺人用,如果中樞空出來位置的話,自然要從下面提人上來補,下面的空缺,自然要由更下面的人補。逐層上補,到最後,一定還有不少位置空出來。”wǎānshμ
“那就要靠學生現在做的事來解決了。”
“今科秋闈的錄取人數,會遠遠超過之前兩次。這件事還只是父皇的想法,想來很快就要請先生和中書令等人進宮商議了。”
郭嘉明白了。
遇刺一事是個導火索,給了趙光藉機發火的理由。不過就算沒有這件事,趙光想要清洗朝臣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如今剛好可以開始。將看不順眼的老臣清退以後,便可以大肆提拔自己的絕對親信進入要職了。到時候趙光在朝堂上的每一句話,都會有人爭著響應,恐怕不會再有人當堂駁斥了。看書溂
“在鎮國公之孫以外,張不周還需要另一個身份,以便在必要的時候,登上必要的位置。”
郭嘉瞭然。
趙行正要進一步解釋的時候,張不周換完衣服回來了。
郭嘉讓人帶他去換衣服,這是郭嘉的院子,能夠換上身的,自然也是郭嘉的衣服。
趙行強忍著笑,嘴角抽搐著。
郭嘉沒有張不周高,他的衣服穿在張不周的身上短了一大截,露著腳脖子,好像是大人穿小孩的衣服。
“湊合著穿吧,這好像已經是我最大的衣服了。”郭嘉終於有了一絲笑意。
張不周倒是不覺得尷尬,反倒有些開心。他意識到,自己又長高了。
前世自己出生以後,雖然已經改革開放了,可父母是老來得子,又只是農民,能把孩子健康養大已經很不錯了,要說營養,自然沒有後來的孩子補的足,這就導致他身高只有一米七,成了他的遺憾。在非洲的時候,每次和老黑一起出任務,都會引來一陣嘲笑。
這一世穿越過來以後,吃得好睡得好,又有無為道人的醫藥調理,身高長得很快,眼下已經有前世一米八左右了。
“長者賜,便是學生的福氣了,怎敢嫌棄。”張不周抻抻衣服:“先生,您還有什麼吩咐沒?”
郭嘉對他的熱情很不適應。這些年來教的徒弟裡頭,要麼是才華橫溢的學子,要麼是身世顯赫的皇子,個個都崇尚禮和仁二字。在自己面前還像他這麼隨意的,真是沒見過。“你讀過哪些書了?之前府上可請了授業恩師?往年的科舉試題,都看過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