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二良的講述中,張不周腦海中逐漸展開了當年的長安守衛戰到底是怎樣的一副光景。

這支西涼軍的本來目標,並不是長安城,而是長安城周邊的縣城。

西涼的土地面積和中原比起來,並沒有小上多少。只是適合耕種的土地不多,多的是草場,正因為此,西涼最盛產的就是騎兵,而最缺的,就是糧食。

每當秋天豐收的時候,就是西涼人來中原打草谷的時候了。因為都是騎兵,不善於攻打城牆高大的城池,往往會選擇缺少保護的縣城下手。大軍過境,會將剛剛收到的賦稅糧食洗劫一空,就算是下面的村寨也難逃此劫,辛辛苦苦一年的收穫,顆粒無存。除了糧食之外,人也不放過。無論男女老少,都會被擄掠走,若是試圖反抗,就是殺無赦的下場。

大成王朝末期的百年混戰,讓各方勢力無暇顧及,這才給了西涼逐步壯大恢復實力的機會。@精華\/書閣*首發更新~~而這一次的十萬大軍逼城,可以看作是西涼對重返中原的一次試探。

在連夜奔襲數百里之後,即便是英勇善戰的蜀軍也不得不停下來休息。身為一軍主帥的張二良,無論多麼心急,也必須穩住心神,他要對這六萬名蜀軍負責。

六萬蜀軍,騎兵與步卒之數。步卒們押運糧草輜重落在後面,能夠最快投入戰場的,只有手頭上的三萬人而已。儘管已經趕到,也不得不停下來等候步卒的到來。

派出去的斥候回報的軍情不容樂觀。趙光手下的長安城守衛軍只有區區一萬六千人,其中騎兵更是隻有三千人。

而西涼人除了出動十萬騎兵大軍之外,還沿途劫掠了不少流民百姓和潰散逃卒,作為攻城的先頭部隊,讓城中守衛更是投鼠忌器。

攻城戰已經打了六天,雖然戰損比達到了驚人的一比四,趙光用四千人的代價拼掉了一萬多的西涼士卒,可是賬不是這麼算的,再繼續拼下去,先打沒的一方一定是守軍。更為要命的是,長安城雖然極為廣闊,但物產一向不豐。城中幾十萬的百姓加上守軍,每日的消耗本就是個天文數字。前些日子張韜和趙陵聯手出動前,在長安城徵走了好大一筆糧草,若是不能快點解圍,長安城中怕是要餓死人了。

潼關和函谷關即便還有兵力,也是萬萬不敢冒著風險來援的。更何況,這次的進犯,西涼人做好了保密工作,是化整為零地分兵進發,直到終點才重新***起來,還分出人去堵在了長安與潼關之間的路上,為的就是將長安困住。現在潼關有沒有得到長安危急的訊息,還猶未可知呢。

先派人去潼關送信,手下的校尉們都有些按捺不住了。這支六萬人的部隊,之所以留在蜀州按兵不動,就是為了防止西涼人東進。在他們眼裡,打西涼人可比中原的其他勢力好打的多。畢竟那群只知道傻傻衝鋒的西涼蠻子,除了身體強壯一些,長得粗狂一些,在戰術上從來都不動腦子。即便西涼人人數上多出不少,可是沒有人會怕他們。

張二良也是一樣。

在瞭解到雙方具體實力,和現在的狀況之後,張二良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他不光要將這十萬人打退,打跑,他想將十萬人,全都吞下。

聽到這裡,張不周很是詫異。

冷兵器時代的作戰看似熱鬧,實際的戰果往往會令人大跌眼鏡。動輒投入上百萬的兵力,真實殺傷不過幾千人。前世的有明一朝,連殺敵幾百人都可以算作大捷。正如蜀軍和西涼,足足打了三年才死傷了十幾萬人而已。就算己方的兵力遠超敵方,都不敢說有必勝的把握,現在西涼人將近十萬的兵力,還是騎兵,打不過還有跑的機會。蜀軍加守軍不過七萬人,想要全殲敵軍,不異於天方夜譚。

看出他的疑惑,張二良解釋到他為什麼會想這樣做。“西涼於中原而言,遠遠夠不上心腹大患,充其量能算作是一隻煩人的狗,只不過這隻狗會咬人,只要打不死他,就會一。(本章未完!

第一百七十九章 長安守衛戰(一

次又一次地撲上來,雖然咬不死人,可是足夠煩人。

要想免受他的困擾,或者說想多一些安生時光,就要將這隻狗打痛,讓他知道怕才行。

張不周明白張二良的想法,平時的小打小鬧,損失個人,對西涼來說雖然也會傷筋動骨,但並不能完全將其打服氣。若是能將這次勢在必得的十萬人全部吞下,至少可換二十年和平。

在西涼人眼裡,長安已是一塊即將吞下的肥肉,無比誘人。這時候他們對於風險的防範意識是最低的;本就是孤軍深入,後方並沒有援兵,雖然就地搶奪了一些糧食,對於十萬大軍來說也不足以支撐太久;最關鍵的一點,西涼人並不知道張二良帶著蜀軍,以最快速度趕到了。

天時地利人和盡失的情況下,張二良的決定雖然有些瘋狂,但也算情有可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