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中原逐鹿戰,商社大盈利!(第1/2頁)
章節報錯
龍紀元年(889年)初,朱溫徹底消滅秦宗權勢力後,大唐朝廷又加封朱溫為檢校太尉、兼任中書令,進封為東平王,以獎賞他消滅秦宗權、平定蔡州的功勞。
此時,朱溫佔領河南及江淮的絕大部分地區,他名副其實的中原王!
但是,在朱溫地盤的周圍仍然盤踞很多勢力相當強勁的割據軍閥對手!
此時李克用佔據山西地區,李克用是朱溫在黃河北岸的最大威脅。
王重榮死後,他弟弟王重盈繼承河中節度使職務,他兒子王珂實際控制著河中軍,王珂繼承他父親傳統,與李克用保持同盟軍關係,因此河中地區也是朱溫的威脅之一。
朱溫東面的主要威脅是朱瑄、朱瑾兩兄弟,他們佔據山東一部及徐州全部。這兩人原來是朱溫的同盟軍,在朱溫與秦宗權的戰爭陷入困境時,由於同姓的原因,朱瑄、朱瑾帶領部隊幫過朱溫大忙,但是後來由於在地盤和稅賦等利益方面的紛爭,他們與朱溫反目成仇,成為朱溫的心腹大患!
此時,河北燕趙地區盤踞著王鎔、王皓、盧彥威等勢力不可小覷的軍閥;在山東膠東半島地區控制在大軍閥王師範手上;淮南地區仍然盤踞著楊行審等眾多軍閥;長江以南地區已經處於獨立狀態,地方門閥割據一方,自行發展,他們與長江以北各大勢力隔江對峙!
朱瑄、朱瑾等仗著對朱溫有功,因此他們不斷對朱溫提出領土方面的要求,並不斷派兵襲擾朱溫的地盤,因此,朱溫下決心首先剷除朱瑄、朱瑾等兩股軍閥勢力!
景福元年(892年)二月三日,朱溫親帥汴梁軍精銳部隊討伐朱瑄軍總部鄆州(位於山東省西南部、菏澤市東北部),出征前朱溫先遣朱友裕在斗門(河南省濮陽市東南)屯駐軍隊作為側應。
同年九日初某天晚上,朱友裕駐紮在衢南,朱瑄率領一萬步兵、騎兵在斗門擊敗朱友裕,朱友裕向南方撤退。
同年九日十日早晨,朱溫率領部隊援救斗門,但是朱溫不知道朱友裕已經戰敗撤走,斗門已經落入朱瑄軍之手,因此,先到斗門的朱溫軍都被朱瑄軍所殺!
朱溫帶領大部隊趕到斗門後,朱瑄見勢不妙立即棄城逃跑!
朱溫帶領部隊追趕朱瑄軍,但是沒有追上,此時已經天黑,於是朱溫軍在追擊終點的附近村落間暫時停駐軍隊。
同年九日十二日,朱溫率領軍隊從休整地返回鄆州,但是,朱溫部隊在路途中遭到朱瑄部隊的攻擊!
由於朱瑄軍的襲擊異常猛烈,朱溫當機立斷帶領親兵駕馬向南奔逃,擺脫了敵軍的追擊,因此,朱溫躲過一次殺身之禍!
乾寧元年(894年)二月初,經過幾個月休整後,朱溫親自率領大軍從鄆州東路向北到達魚山,準備一舉殲滅朱瑄軍!
朱瑄偵察到朱溫軍動態後,朱瑄也領兵直奔魚山,準備與朱溫進行決戰!
兩軍在魚山地區相遇,激戰立即展開!
最終,朱瑄兵敗,被殺死將士一萬多人,朱瑄的殘兵擁擠著進入清河城!
朱溫在魚山下收聚敵屍築起高大的墳墓以記戰功,駐軍幾天後返回。
乾寧二年(895年)正月二十九日,朱溫派朱友恭率領軍隊攻伐兗州,挖成塹壕圍住兗城。
不久,朱瑄從鄆州率領步卒騎兵運送糧食支援,他們急於想進入兗州!
朱友恭是朱溫軍足智多謀的優秀將領,他指揮部隊在朱瑄軍的必經之路上埋下伏兵,擊敗了朱瑄軍!
同時,朱溫軍將領高吳全部奪取了朱瑄軍的軍糧,趁機俘虜了蕃將安福順、安福慶。
乾寧二年(895年)十一月,朱瑄派部將賀瑰、柳存以及蕃將何懷寶等一萬多人襲擊曹州,想解除兗州的圍困。
朱溫聞訊後,從兗州帶領軍隊策馬飛奔到鉅野南邊,擊敗了他們,活捉賀瑰、柳存、何懷寶及殘餘三千多人。
乾寧四年(897年)正月,朱溫率領洹水的軍隊大舉攻伐鄆州。
同年同月十五日,在濟水旁邊安營紮寨,龐師古命令諸將撤下各種樹木搭起橋樑。
同年同月十九日夜晚,龐師古率領中軍先渡過濟水,吶喊聲震撼鄆城,朱瑄聽到後,棄城夜逃。
葛從周追到中都北面,抓住了朱瑄和他的妻子兒女獻上,立即被誅殺在汴橋下面。鄆州平定。
同年同月二十三日,朱溫進入鄆城,任命朱友裕為鄆州兵馬留後。這時朱溫聽說朱瑾與史儼兒在豐、沛一帶蒐括軍糧,只留下康懷英據守兗州,朱溫因而乘勝派遣葛從周帶領大軍襲擊兗州。
康懷英聽說鄆城失守,接著又有葛從周大軍來臨,就出城投降。
朱瑾、史儼兒便逃奔淮南。鄆州、兗州平定。
朱溫以葛存周任兗州留後,他率軍返回治所汴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