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為入主流會,走上科舉路!
章節報錯
恩奈最關心的問題是,如何讓驛馬鎮的居民儘快融入大唐社會,讓他們成為真正的大唐臣民。
因此,恩奈要引入長安的地區從事零售和居民服務商人引入到驛馬鎮來經商,為了吸引商戶入駐經營,恩奈商社出資驛馬鎮城區中心出資興建了大型的綜合百貨集市,並將集市的店鋪和住房免費租賃給入駐經營的華人商戶,同時,驛馬鎮衙門給以集市商戶三年免稅,以及相關經營費用的減半的優惠。
在各位幕僚努力宣傳和鼓動下,驛馬鎮綜合百貨集市很快招來了驛馬鎮周邊城鎮、長安等地區的各類商戶。
集市的商鋪和攤檔很快被外來華人商戶租完了!
此時,經營農副產品的店鋪有糧食店、肉鋪、蔬菜攤檔、各類食品乾貨店、各類調味品店等;經營小商品的店鋪有成衣店、鞋帽店、布匹店、飾品店、化妝品店、日用品店、餐廚用品店、藥材店、文具店等;經營大件商品的有傢俱、車輛、騎乘用品、農具、木材、磚瓦、石料等;經營服務店有錢莊、郵局、鏢局、診所、餐飲店、理髮店、裁縫店、洗衣店、洗澡堂、媒婆店、占卜店、物業維修店等。
這些店鋪進場經營後,極大方便了驛馬鎮居民的生活,同時加速驛馬鎮居民融入大唐社會!
同時,驛馬鎮衙門鼓勵驛馬鎮移民居民與當地居民通婚,移民男子娶當地女子為妻,移民女子嫁給當地男子,衙門獎勵新婚夫婦10兩銀子;鼓勵支付不起彩禮的移民男子到當地女方家入贅,衙門獎勵入贅男子10兩銀子。
這些獎勵政策推出後,驛馬鎮衙門禮部經常與周邊村莊居民舉行聯歡會、對歌會,以及摔跤、賽馬、鬥牛等體育比賽活動,這些活動加強了驛馬鎮居民與當地居民的交流。
不久,驛馬鎮居民開始與當地居民通婚了!
處理完這些事情後,恩奈與驛馬鎮學堂經辦參事史詩學先生進行了一次長談。
恩奈看著史詩學說:“史先生!你對我們驛馬鎮的辦學情況感覺怎麼樣?”
史詩學思考一會兒後,他冷靜地說:“鎮長大人!目前我們學堂開設的科目主要有語言、風俗、禮儀、認字和寫字等非常基礎的課程!這些課程目的主要是為幫助驛馬鎮的移民早日融入大唐社會!從這個角度看,目前辦學效果還不錯!但是,大唐開設學堂的目的,不只是為了教化帝國的臣民,開辦學堂的最大目的是,培養為帝國朝廷和衙門等公權機構服務的預備人才,就是所謂的‘學而優則仕’!大唐朝廷錄入人才必須經過科舉考試,以此評定學子的知識水平及思辨能力!透過科考學子,再進行銓選拔萃考試,拔萃試按照‘四才,即身、言、書、判;三實,即德行、才用、勞効’等標準考核學子,在拔萃試中,朝廷稽核官測試、答辯和考察學子,透過拔萃試的學子才能進入朝廷系統任職和工作!科考是朝廷選拔人才一種主要方式,也是普羅大眾進入上流社會,改變個人和家族命運的主要途徑!驛馬鎮的居民都是移民,都是外來戶!因此,你們要想在大唐躋身社會主流,成為國家棟梁,你們一定要有人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雖然科舉考試很難金榜題名,但是驛馬鎮形成學風之後,總會有人才脫穎而出!鎮長大人!你們在這方面要早做打算,你們不能放棄進入大唐主流社會的機會!”
恩奈嚴肅地說:“先生所言極是!我們在普通大唐人眼裡就是一群只會瞎講、瞎做和瞎鬧的胡人!我們要得到大唐社會的認同,一定要在文化和能力上取得大唐社會的普遍認同!因此,不管遇到多少困難,我們一定要參加科舉考試,接受朝廷稽核官的測試、答辯和考察!史先生!我在巴米揚時,已經開始研習唐的經文及文化,我很年輕,我的相貌、身形和氣質也還過得去!因此,我想成為驛馬鎮第一個參加科舉考試的人,為驛馬鎮的民眾做榜樣!你能幫助我嗎?!”
史詩學笑著說:“太好了!鎮長大人!我也覺得你最適合參加科舉考試!我研究科舉考試一輩子,我肯定幫助你!我國的科舉考試製度從隋朝開始設立,到了唐朝後,科舉制度得到發揚光大,目前考試科目包括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科目,科考分為鄉試和省試,鄉試在地方衙門的考試院裡參考;省試是做到鄉試舉人資格的學子在朝廷禮部考試院參考!秀才科考是鄉試的主要內容,主要考學子的方略策,即給學子提出五個社會問題,讓學子寫一篇觀點正確、文法通順流暢、內容富有哲理,有說服力的策論文,考核學子的文法、文采、陳述、思辨、明理、策略等方面水平和能力,透過鄉試的學子叫舉人!每年秋冬之際,各地獲得舉人學子彙集京城參加省試!為了簡化考試內容,省試只考進士科目,進士科目主要考核學者在詩、詞、歌、賦,以及雜文等文章創造的能力!因此透過省試的學子成為進士!明經(考察學子對儒家經典在內容、觀點、理論等方面的記憶、理解、分析和應用的程度和能力)、俊士(考察學子相貌、外表及身形,以及舉止言談的神態)、明法(考核學子對國家法律制度知識程度及理解程度)、明字(考核學子書寫及繪圖的能力)、明算(考核學子在數學方面知識和能力)等五科為進士在銓選拔萃試中科考科目,拔萃試科考時,由朝廷吏部考核官透過考察、提問、答辯、操作和實務方式,對進士進行考核!透過銓選拔萃試的進士,才能進入朝廷當官!科舉考試聽起來很複雜,但是學子只要做該的事情就行,這些事情就是學習儒家四書五經等著作,學習作文、禮儀、法律、數學、書法、繪圖、思辨、明理、策略、演講和辯論等知識!”
恩奈笑著說:“史先生真是科考方面的行家啊!你做我科考方面的指導老師可以嗎?!”
史詩學興奮地說:“當然可以!我本來就是這方面的老師!這樣吧!明天我在衙門學堂裡辦一個應考班,我從我以前的教學同事中選擇一批行家,讓他們專門教授這個應考班!鎮長!你從鎮民中選擇50多名年齡適合、相貌堂堂、身體健康、知書達理、聰明敏銳的男學子,讓他們參加這個應考班的學習,做你的伴讀!這樣,驛馬鎮的學子的種子,就算被我們播下了!”
隨後,恩奈和阿卜杜拉讓阿里戈、貝特、艾貝等幾十個相貌端正、身體強壯、聰明敏銳的青少年部族男子,進入這個應考班陪恩奈讀書和研習!
就這樣,恩奈和幾十多個唐軍後裔部族青少年開始了他們的科舉考試之路!
此時是大唐乾符五年(西曆878年)春天,恩奈已經12歲多。
蘇娜芬和阿里戈是恩奈在巴格達購買的孤兒姐妹,此時蘇娜芬10歲多,她已經變成一個非常懂事和成熟的漂亮姑娘;阿里戈7歲多,他已經變成一個英俊、懂事、開朗和聰明的小少年!
在阿卜杜拉的大家庭裡,恩奈與蘇娜芬和阿里戈三人是一個關係非常親密的小團體,他們三人更像一家人,由於蘇娜芬已經長成姑娘,因此,自己一個人住一間房子,恩奈和阿里戈住一套有兩間臥室和一套書房的大套間,蘇娜芬負責照顧恩奈和阿里戈起居和餐飲。
一天學習下午,恩奈和阿里戈在家書房裡看書、學習和討論問題!
阿里戈拿著一本《論語》看著恩奈,他笑著說:“恩奈哥哥!我感覺我們兩人整天穿著儒生服裝和鞋帽,搖頭晃腦、之乎者也地讀著這些《四書》、《五經》!我們這樣做,我感覺我們很可笑!很滑稽!我們這樣做有什麼用?!”
恩奈思考片刻後,他認真而嚴肅地說:“阿里戈!讀書只有兩個目的,一個目的是增長知識!第二個目的是增長能力,能力就是我們闖天下,打天下,保天下的本事!沒有知識和本事,我們在大唐就是一群廢物!明白?!”
阿里戈不屑一顧地搖著頭!
恩奈盯著阿里戈說:“阿里戈!小時候你跟你的小夥伴打過架嗎?!”
阿里戈點點頭,恩奈接著說:“你贏得多還是輸得多?!”
阿里戈摳著頭說:“剛開始我輸得比較多!當我知道對手的套路和習慣後,我贏得多!”
“很好!對手的套路和習慣就是知識!但是,你是透過無數次捱打,多次在痛苦中掙扎和思考後,你才獲得!阿里戈!你是一個聰明孩子,如果你不聰明也許你一輩子也不知道,這些對手的套路和習慣,那麼你一輩子都被你的對手打罵和奴役!打架只是你人生中一件小事,在未來人生裡,還有很多困難和挑戰等著你,在有限時間,你不可能依靠自身的聰明和智慧,想明白應對這些困難和挑戰的知識和方法!這就是很多人一生累戰累敗,一事無成,慘淡收場的原因!”
阿里戈馬上肅然起敬,恩奈接著說:“我們所學的四書五經等經典著作,都是前人對他們人生經驗和體會的總結,都是他們透過社會實踐和思考獲得的知識和方法!如果我們學會了這些知識和方法,我們的人生就不會走太多彎路,也不會有太多失敗,而且我們成功機率會很大!當你真正學會這些知識和方法後,你解決和處理問題的能力肯定比很多人強!你的本事將會越來越大!這樣發展下去,你將成為家庭和社會的有用之才,成為一個萬人敬仰的成功者!”
阿里戈興奮地說:“恩奈哥哥!我明白了!我要成為人才,成為萬人敬仰的成功者!行!我們不要在講話了!我要看書!我要儘快學會書本上的知識和本領!然後,我要跟你去打拼和奮鬥!以後誰敢再叫我‘藍貓鬍子’!我就把他撕碎!”
兩人一陣開懷大笑後,他們都低頭認真看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