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一章 快刀(第1/3頁)
章節報錯
誠如阮雪音判斷,蔚廷所錄用四十七名士子,只三人留蒼梧,其餘四十四人以相對均衡的數目全部被安排去了各城郡。
同時祁國秋獵畢,臨近十月尾,寧王、上官宴奉命前往鶴州改良鹽政。
“肖家世居鶴州,此番如有必要,還須幫手。肖卿寫封家書回去,略作囑咐罷。”這日早朝散,顧星朗沒急著走,待群臣退得差不多,讓滌硯去喚肖子懷回來。
“是。既有君命,臣今日便書信去鶴州。”
大殿深闊,爆炸後經修葺,格局乍看仍與從前同,卻莫名顯得空——是牆體變薄,藻井變高,還是裝飾變少,肖子懷一時分辨不出,只覺得素日與群臣同列時未能感知到的心慌,此時此刻,強烈地,朝他這具孤身襲來。
顧星朗兩指在龍椅扶手上深淺雕紋間來回,極慢,“沒有君命,肖卿便不寫了?朕以為憑卿之老成妥帖,在夕嶺時聽了旨意,很快就要知會族人。寧王府雖也在鶴州有年頭,到底不比肖氏長久。”
他含了能被聽出來的笑意講這幾句,卻叫肖子懷掌心汗膩。
“回君上,鹽乃大政,臣自希望家族在當地能為寧王與鹽鐵使分憂。但,去歲天長節君上對各家的本分之訓,餘音繞樑至今,為本分故,臣不敢隨意,家書論國政。”
“本分。”顧星朗重複,點了點頭,儘管階下的人低著頭根本看不見,“有去冬肖賁在韻水城門下放水,致使亂軍入國都,太后被殺,段氏社稷險些覆亡,朕還以為,肖家並沒有將本分兩字聽進耳。”
已經過去快一年了。
因塵埃落定,信王伏誅,那期間明裡暗裡真真假假參與過“違抗君命”的所有人,都覺事過,劫後餘生。
卻不意主君會在近一年後舊事重提,在這樣全無準備的情形之下。
“君上!”肖子懷驟跪。
顧星朗招招手。
肖子懷微怔,方膝行往前,直至玉階下。
“肖賁夠謹慎,當初收到的那張字條,始終收在中衣裡不曾丟棄。朕到韻水之後問他討了來,一直儲存至今。”
“君上,絕非臣——”
“知道不是你。若是,他不會留著那張字條坑害自己叔父。信王吧,朕討過來原也是為留下其謀逆的罪證,只是後來,不需要了。”
“君上聖明!”
“知道鳴鑾殿宮變那晚,群臣中朕為何獨留下你與擁王、上官宴一起在宮內麼?”【1】
“臣不知。”肖子懷脫口,然後覺得不妥,又道:“現在知道了,是因那張字條。肖賁是臣子侄,君上多少疑慮。”
顧星朗站起來。
步步下玉階。
最後蹲到了肖子懷跟前。
天長節夜宴上問罪溫氏、挾持世家的時候,他也是這麼動作。
壓迫感自四面八方湧來,充斥了潔淨明肅的大殿。
“那晚朕潛回霽都,出現在正安門內讓你們都退下,是你帶頭應承。”【2】
“是。”
肖子懷其實記不清了。那晚天子忽歸,與鳴鑾殿前信王正面交鋒,所有人注意力都在行將搏生死的兩兄弟身上。
那般景況,群臣中誰帶頭應承君命,根本不會有人在意。
但當然有那麼一位,無論局勢多複雜、興許腹背受敵,仍能保持眼耳通達、將每個細節收入心腦。